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回复: 0

海拔5072米的春运守护者

发表于 2025-2-14 07:26:0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邢生祥 通讯员 赵辉

2月7日,青海唐古拉地区异常寒冷,狂风裹挟着砂砾,气温低至零下20摄氏度。12时30分,格尔木电务段沱沱河信号车间唐古拉信号工区工长廖旭,带领工区5名职工利用3小时的“天窗”时间对海拔5072米铁路站内信号设备进行春运专项检查。

唐古拉信号工区管辖着世界海拔最高站唐古拉站、唐古拉北站、布强格站3个车站,负责车站内道岔、信号机、轨道电路、融雪等信号设备维护工作,信号设备是列车的“眼睛”,在行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天窗’命令已下达,可以上道作业。”对讲机传来驻站联络员的声音。廖旭和职工们迅速行动起来,检查备用材料、整理工具箱、穿戴上防寒衣帽。随后,他们分为两组,背起便携式制氧机,手持工具,快步朝着作业点走去。

“限界测量时要注意是否达标,正线的限界和侧线的限界有所不同,一定要测量精准。”凛冽的寒风在耳边呼啸,廖旭喘着粗气,对正在作业的青工冯坤大声叮嘱。

“室内防护员,室外已确认清场,4号道岔单操一次。”正在进行道岔转换实验的王鹏辉与驻站联络员取得联系。伴随着“轰隆隆”的道岔转换声响起,王鹏辉目不转睛盯着尖轨,密切观察道岔转换过程中是否存在卡阻或异响。

“等道岔转换完,检查道岔密切的安全木楔一定要放置好。”廖旭时刻保持警惕,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全面掌握现在情况,随时提醒着站场上作业的每一名职工注意安全。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风沙愈发肆虐,气温也越来越低。测量数据、检查线缆、调试设备等工作有条不紊推进。此时,对讲机里的呼喊应答声、工具与设备的撞击声,与呼呼作响的寒风声交织在一起。“大家加把劲,就剩最后一组道岔,干完我们就可以回去了。”廖旭大声喊道。

15时40分,“天窗”作业圆满结束。回到工区后,廖旭和小伙伴们开起了玩笑:“终于能得个空闲,让我三岁儿子叫我爸爸了。”

廖旭已经在唐古拉工区工作了9个年头,多数时间节假日是在岗位上度过的。“对于我们而言,节日与家人的团聚是通过手机视频实现的。”廖旭的声音略显低沉,他的微信聊天背景是儿子一岁生日时的照片。9年来,工区所管辖的车站设备,没有出现过一次因人为漏检、漏修原因造成不良后果。

“我们都喜欢上了用高压锅煮的饺子,王涛喜欢打台球,王鹏辉喜欢和大家讲家乡的故事,冯坤喜欢写一首诗供大家鉴赏。”廖旭介绍说,在这里工作的年轻人,书写着远离尘嚣的孤独与别样的青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