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22|回复: 0

天铁产品研发“钢”心7人组:一股“钢”劲破万难

发表于 2025-2-20 14:07:5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帖最后由 为生歌唱 于 2025-3-3 19:13 编辑

1月10日,在天铁公司技术研发中心,一场关乎钢材未来性能跃升的重要研讨热烈开场。研发负责人李勇生,手握开年首份产品研发方案,扫视一圈团队成员后,坚定地说:“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提高钢材的强度、韧性和耐腐蚀性能,大家要全力投入新一轮技术攻坚。”
李勇生是天铁公司技术中心产品研发团队的负责人,他和团队的主要任务就是开发更多优质钢铁产品。作为“钢城”研发团,他们把“钢”的精神融入工作当中,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去攻克难关,围绕客户需求和市场趋势,不断优化工艺流程,借助新材料、新技术,深入生产一线跟踪技术应用的实际情况,实现创新性突破。在他们的努力下,天铁公司成功开发板卷新品种143个;深入开展101项技术研发课题研究,其中4项科技成果通过天津市成果鉴定并完成登记,2个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个项目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专利受理数量达到101件,授权专利41件。

淬“钢”修身:团队成员的进阶之路
2024年12月2日凌晨零点,产品研发团队负责人李勇生再次拨通炼钢厂调度室电话,得知2小时后将开始冶炼耐候钢Q345NQR2,便在产品研发科微信群中发布了试产安排。因时间尚早,李勇生本打算让大家先休息,稍后再通知赶赴生产现场。然而,此时微信群中却接连响起“叮咚”“叮咚”的提示音,连续弹出几个“收到”,原来团队成员都已枕戈待旦,随时准备奔赴生产现场。
回想起前一天的忙碌,李勇生不禁有些感慨。前一天,他和团队成员为守护车轮钢的顺利试产,在生产现场熬了一整夜。炼第一炉钢时,已经是深夜。转炉补吹终点温度偏低,试生产必须保证内部质量稳定,李勇生和团队成员频繁来往于转炉、精炼、连铸之间,等待一轮又一轮检测结果。每次3分多钟的等待最为煎熬,结果与预想相符时,他们喜上眉梢,有偏差时则绞尽脑汁想调整办法。
冬夜的炼钢炉台依然“热辣滚烫”,钢水耀眼的光亮映照在他们既兴奋又略显疲惫的脸庞上。现场操作人员问他们:我们可是白天充分休息才来上夜班的,你们已经连着两天熬通宵了,不困吗?累不累?咱们从事钢铁行业,身体终究不是钢铁铸就的,哪能扛得住这样连轴转啊!
队员们相视一笑,脸上的疲惫瞬间被眼中的光芒驱散,其中一人打趣道:“俗话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一想到我们的新产品就要出炉了,就跟等着自家孩子出生一样,高兴都来不及,哪还顾得上困和累呀!”
随即,众人与炼钢厂技术人员对接各个环节,包括转炉装入量、精炼到站温度、合金加入量、软吹时间等,转炉、精炼炉、连铸到处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紧张有序的生产节奏,让他们早已忘却了疲惫。
在对接完一个环节的间隙,队员们围坐在一起,交流各自的发现与想法。李勇生关切地询问每位成员的身体状况,叮嘱大家注意休息,但每个人都摆摆手,表示没问题。“我们不是钢铁胜似钢铁。”郭志强开玩笑说,“我们是‘钢’心7人组。”
大家听后哈哈大笑,笑声在炼钢炉台旁久久回荡。从那以后“钢”心7人组的称谓不胫而走。

钢”毅破局:直击研发“疑难杂症”

“路虽远,行则将至”。这句话是产品研发团队成员都喜欢的一句话。在产品研发的征程中,攻关已然成为一种常态。在他们眼里,“破难题”就是研发工作的核心。
天铁公司在滚形车轮用钢研发中,锁定了一家极具影响力的目标客户,该客户对新增供应商的筛选极为严苛。天铁公司面临着钢卷表面氧化铁皮偏多的棘手难题。地处太行山区的天铁公司,周边地下水富含钙、镁、氯等多种矿物质,现阶段只能依靠反渗透技术生产除盐水,这导致产生大量浓盐水,水中氯离子含量偏高,进而使氧化铁皮难以控制。且浓盐水严禁外排,只能在系统内循环,这似乎成了一个无解之题。
“肉眼都能看出来,用手一摸,手上能沾一层粉末,真让人着急。”负责处理质量异议的何超从现场回到办公室时,皱着眉头说道。
杨志宁、刘池等人纷纷从电脑后探出头说:“这个难题确实该好好解决。”
“咱们肯定能找到办法。”赵明哲一边说,一边陷入了思考。
深夜,赵明哲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想着如何攻克这个技术难题?突然,他脑海中浮现出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的一句话:使垃圾资源化,化腐朽为神奇,既是科学,也是艺术。第二天一早,他便风风火火地赶到单位,拉着同事们开始探讨:“咱能不能变废为宝?”
众人顿时来了兴趣,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刘池认真地说:“公司对水质要求不高工序却不少。”
“浓盐水利用的关键在于减少管道等设备因长期接触浓盐水而被腐蚀和结垢。”经验丰富的杨志宁点头表示认同,补充道。
由于水质问题涉及多个分管部门,赵明哲立即联系这些单位的技术人员,其他成员也主动分工,有人负责打电话沟通,有人在网上查阅最新的水处理技术资料……经过大家共同努力,最终形成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在浓盐水中加入特定药剂用于高炉冲渣,同时增设水处理装备。
经试验,该方案不仅成功解决了浓盐水循环导致水中氯离子不断富集的难题,还实现了浓盐水的资源化利用。赵明哲开心地说:“轧线层冷系统中氯离子含量控制到150毫克每升以下,精轧轧制速度提高到10%以上,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氧化铁皮的问题解决了。”

锻“钢”焕彩:精研技术点亮创新之光

研发“钢”心7人组,耗费一年多的时间,投身包晶钢系列产品研发。包晶钢在生产中易出现裂纹、深振痕、卷渣等,甚至会因漏钢致使生产中断,不少企业对这类钢种望而却步,有的干脆放弃众多品种开发。
李勇生却不信这个邪,他对团队成员说:“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我们也要努力做到。”在他的鼓舞下,团队成员们纷纷握紧拳头,眼神中露出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一场关于包晶钢稳定连铸技术的开发之战就此打响。
试炼包晶钢可谓一波三折,第一次试炼就遇到了最让人头疼的问题。
“液面波动有点大。”正在操作台前查看结晶器参数的李勇生听到操作人员这句话,三步并作两步奔到炉台。李勇生回想起当时的情况仍心有余悸,“当时液面上下波动达正负10毫米,正常应在正负3毫米以内。必须控制钢水过热度,稳定拉速。”好在现场操作人员快速行动,一番调整后,液面总算稳定下来。众人随即讨论后续举措,有人提议联系厂家调整保护渣种类,大家纷纷认可。
他们围绕钢水质量保证、过热度控制、结晶器保护渣选型、结晶器冷却制度、结晶器振动等方面,一轮又一轮地计算工艺参数目标范围,设计工艺操作标准。每次取得微小进步,大家都会兴奋地欢呼、拥抱,彼此加油打气。
经过生产线上5轮“淬炼”,他们终于掌握了包晶钢的“生产秘籍”,光伏支架用钢GF350、冷折弯用钢Q235BZ等多种包晶钢新产品相继下线。第一批合格产品下线时,大家兴奋得击掌相贺,眼中闪烁着喜悦,还有人红了眼眶。那是付出无数心血后收获成功的喜悦与感动。
产品研发,不能是钢铁企业的独舞,需要深度融入市场,与客户需求紧密贴合。为了充分掌握市场需求,制定技术方案和试制工艺方案,研发7人组经常挑灯夜战。办公室的灯下,他们或眉头紧皱地查阅资料,或低声交流思路。当有人遇到难题时,其他人会主动帮忙分析解决。2024年,他们开展40余项攻关,促使板坯一检合格率提高0.20个百分点,带钢一级品率提高6.22个百分点,客户满意度不断提升。
研发“钢”心7人组在天铁的发展进程中,始终秉持“钢”的精神,以钢铁般意志、精湛技术攻克难题,一路开拓,让天铁产品开发之路越走越宽。未来,他们将继续带着这股精神,坚定前行。


展示2——温馨团队。图片2:团队成员一起分析试验数据.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