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6|回复: 0

《六姊妹》:在烟火日常中传承“家”文化

发表于 2025-2-26 08:35:3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视听观察】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 光明日报文艺部·主办】
  作者:卢蓉(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中国视协理论评论专委会副会长)
  年代家庭情感电视剧《六姊妹》以安徽淮南小城中何家六姊妹的成长为主轴,用跨越几十余年的时间架构,记录一个家庭四代人的生活变迁。浓郁的烟火气和温润的旧时光,让该剧流溢出真实质朴、亲切治愈的气质。而故事中复杂的情感结构和精神寓意,则向观众进一步阐释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家”的内涵。
  《六姊妹》延续了现实主义创作的真实感,以轻快灵动的笔触传达出“生活流”叙事的魅力。该剧聚焦何家六个女儿成长过程中的点滴,如实记录一个大家庭的柴米油盐、离合悲喜。故事整体沉浸于质朴、生动的日常世界,用琐碎的小事拼凑起生活的镜像:家丽从河里抓了一只老鳖给妈妈补身子,结果邻居家小儿子贪玩,被老鳖咬了一口;家丽喜欢为民,用搪瓷缸装了家里糖蒜送给他表达心意;为了给妈妈织双手套,家丽拆了自己毛衣的边,缠成一团红毛线……诸如此类温情有趣的细节织出了真实生活的肌理,从家长里短的日常之中细品人间烟火百态。
  与都市精英、古装权谋等类型作品不同,几乎所有年代剧都以给普通人作传、书写平民史诗为创作目标。去年的《小巷人家》如此,今年的《六姊妹》亦然。《六姊妹》让观众从中看到自己和家人的影子,六姊妹里没有谁是达官显贵,没有谁是天赋异禀,顺利考上大学的只有何家欢一人。父亲何常胜不幸去世,姐妹们痛彻心扉,但伤痛之余,老四、老五还是为争岗位顶替名额吵得不可开交。这就是普通人,没有极致的善恶,但都有精明、糊涂、大方、自私等不同面向。他们偶尔妒忌使坏,但大多数时候也淳朴善良。这群有血有肉的人物群像,彰显了全剧坚定的普通人视角。
  这个故事不仅“接地气”,还能体现历史的变迁轨迹,折射社会发展脉络。几十年的岁月中,中国社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一次重大事件都默默地将众人的命运牵引向不同方向。何家六姊妹们出生、工作、结婚、生孩子……大小家庭分分合合。故事举重若轻、不急不躁地状写六姊妹在生活难题面前的选择和应对,如化盐入水般静观历史的波折起伏,没有过多戏剧性的干预,就让人物命运随着时代齿轮自然地转动向前,让观众耐心地体会岁月究竟如何影响普通个体与家庭。
  时代之中,生如苔花般的人们坚忍地感受着悲欢,心怀希望地“一点一点往前挪”。不管经历了多少变故,割不断的血脉亲情、抹不掉的善良底色、向阳而生的生存智慧,终究能够让一家人把“跌宕”走成“祥和”。这是该剧用何家姊妹的“六味人生”酿出的生命况味,它提炼出了中国人心中永不磨灭的、始终为个体提供身份确认的情感轴心,那就是“家”。在中国人的心里,家是风雨中的避风港,是任凭命运如何冲击,都依然能够获取勇气和希望的庇护所,是漫长的岁月之中,支撑人不断成长与前行的动力源。
  《六姊妹》从朴素的日常中发现生活的诗性,于平淡的生命中积蓄情感的力量,引导观众去探寻家庭关系与人类情感的深层次意义。剧集满载着对“家”文化的传承热念,穿越历史与当下的时光,召唤善与爱、真与美。中正、沉稳的创作心态,让作品在内容市场激烈的竞争当中突围出来,延续了年代剧的口碑和影响力,也为更多此类佳作的问世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光明日报》(2025年02月26日 15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