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回复: 0

手握新“农具” 流量变“农资”

发表于 2025-3-3 08:24:0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光明日报记者 常河 丁一鸣
  镜头扫过沸腾的铜锅,红油翻滚间,晶莹剔透的粉丝如银蛇游弋。安徽淮北杜集区段园镇党委委员常迟夹起一箸粉丝:“俺们这个红薯粉丝,全部自己种植、自己加工,弹牙弹得就像在嘴里跳踢踏舞!”
  “老张,快把俺们新摘的阳光玫瑰拿进来!”常迟一声吆喝,翡翠般的葡萄被端了进来,“现摘的果儿,甜着呢!”
  “老铁们,闻闻这焦香!这是俺们村朱德莲奶奶用百年石臼锤出来的芝麻盐,拿刚出锅的烙馍一卷,满嘴都是小时候的味儿。”杜集区石台镇梧桐村村部也格外热闹,村党总支副书记孙召捧起一罐泛着油光的芝麻盐,指尖捻起几粒黑亮的芝麻碎吆喝起来。
  “下单”“想念家乡的味道”……直播间评论区瞬间被“刷屏”,芝麻盐成了抢手货。
  气温回升,暖阳洒在淮北平原上,在杜集区朔里镇朔南社区,社区党总支书记陈天理正通过直播平台向居民们宣传最新政策:“2024年底,我们为A级以上信用户发放了家电消费券,结合国家补贴政策,大家使上了新家电。今年我们将继续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希望大家积极参与。”直播画面中,陈天理身后的“信用村”标识公告栏格外醒目,这个社区通过短视频平台,如今实现信用村建设100%信息采集参与率。
  据了解,在杜集区,类似这样的“共享直播间”有20多个,45名“农民主播”覆盖了全区每一个乡村。2024年,杜集区启动“一村一主播”培育行动,区委组织部联合淮北理工学院、区商务局、直播基地打造“网信新农人”培训班,170余名村干部、致富带头人走进课堂,学习“手机变农具”新技能。培训结束后,主播们“走马上任”,政策宣讲、助农销售、基层治理有了新阵地。
  看!杜集区高岳现代农业园中,草莓泛着诱人光泽;朔西湖研学基地“开学第一课”上,传来学生们的爽朗笑声;段园葡萄博物馆里,共享直播间人气火爆……
  杜集区朔里镇段庄村党总支书记丁杰如今已是一位直播熟手,只见他自信地向网友展示村里的“朔湖春”大米:“瞧这富硒米,煮粥时米油香气扑鼻,城里人都抢着买呢!”
  “丁书记真是有模有样!”记者不住称赞。
  “嗨,你是没见他一年前的样儿呢。”淮北理工学院学生武珍尧凑过来告诉记者,“丁书记第一次直播向村民介绍医保政策,脸憋得通红,光张嘴却讲不出话。”
  2024年7月,武珍尧带着专业设备来到村里,耐心地教主播们如何推销、构图、剪辑。现在,丁杰不仅自己直播带货,还带动了10多名村民参与电商运营。2024年,段庄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0万元。
  在段庄村“村务直播间”里,古稀老人学会了用手机查看养老金到账通知,外出务工的青年通过直播间留言,为村里修路计划投出关键一票。数据显示,这些直播间累计发布政策宣讲视频200余期,吸引170万人次观看;组织线上助农活动100余场,带动农产品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热情也被点燃,4200余人次通过直播间留言议事,化解了30多起邻里纠纷。
  如今,在杜集区,镇村干部成了握着手机“点石成金”的新农人。“当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流量就能变成乡村振兴的‘新农资’!”丁杰感慨。
  《光明日报》(2025年03月03日 07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