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回复: 0

“把更多时间花在素质提升上”

发表于 2025-3-4 09:56:1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案 例】
  光明日报记者 晋浩天
  2024年,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王世强获得北京大学教学成就奖,而他的一项重要教育探索创新,便是在所在学院推动“去绩点化”改革。
  在绩点压力下,很多学生在选课时就开始谋划,倾向于参考教师往年给分情况选课,而不是依据对课程本身的了解或兴趣。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2年开始试点改革,实行等级制的考核评定方式,放弃GPA排名。“这在很大程度上能消除我和身边同学对低绩点的恐惧。”生命科学学院2020级强基计划学生陈佳璐说。此前,对GPA的考量限制了她的课程选择,“尽管学习数理课程非常有必要,我自己也很喜欢,但为了绩点,以前只能尽可能少选这些课程。”
  “北大有很多优质教育资源,有著名的学者和科学家,每一位老师都有不同的特色与优势,过度追求高绩点使学生被捆绑在考试分数的‘战车’上,妨碍其充分利用大学资源。”在王世强看来,这样会背离综合素质培养的初衷,缩小学生们课外学习、科研实践和个人发展的空间。
  他指出,“一门课程,如果能考到85分以上,我们认为这个学生在知识掌握上已经足够好了,没有必要再花很大的精力达到95分以上。生命科学学院对本科生实行等级制、放弃GPA的目的是鼓励同学们把更多时间花在素质提升上,比如听名家讲座,选修人文课程,参加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等。”
  对于已经进入实验室的生命科学学院2020级本科生马启为来说,“等级制是一种解压,能够让我更好地平衡科研和学业,将来不论是读研还是就业,都会有更多备选方案”。
  王世强对此表示,学生们更应该专注于为未来生涯塑造自己,一方面,改革并没有放松对成绩中下游学生的激励;另一方面,学有余力的学生不应只着眼于成绩,而要多注重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的提升和交叉学科的学习。“对于将来有志于从事科研的学生而言,通过刷题和‘套路’获得的分数并无意义。”
  淡化排名、引导兴趣、提升素质、适应未来是生命科学学院试行等级制的初衷。“从小学到高中,学生们都很在意成绩,导致大家到了大学也会花费很多时间来提高分数。”王世强说,“我们的初衷就是让学生不要对这些分数斤斤计较,也不因学分权重不同而在学习态度上产生区别。”
  三年时间过去,“去绩点化”改革推进后的变化开始有了群体性显现。学生们普遍反馈在“卷”记忆性学习上花费的时间减少,不再“被捆绑在成绩上”,更多的精力得以早早投在科研工作或兴趣所在。
  “我希望你们一百多人,每个人都能走不一样的路。”王世强在新生座谈会上,总是这么强调。从记忆知识点到理解逻辑,从寻找“标准答案”到分析问题本身并给出自己的见解,学习方式的转变会使学生们更能在人生道路上自主探索前行。
  《光明日报》(2025年03月04日 14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