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7|回复: 0

浙江“风筝达人”的春天

发表于 2025-3-12 06:31:2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新网金华3月11日电 (钱晨菲 张丹楠)“起飞,拿线,稳住!”浙江金华一处空旷草坪上,一只50米长的巨型章鱼风筝在天上飘浮……一身运动装的黄红专神态认真,不时指导着放风筝的年轻人。

  黄红专是中国风筝协会会员。连日来,趁着天气晴好,他常带着徒弟们出来练手。今年67岁的他精神饱满、中气十足,拉着风筝线绕草地跑上多个来回,依旧面不改色。


2025年3月,手拿风筝的黄红专。张丹楠 摄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作为风筝的故乡,中国有着悠久的风筝文化和制作历史。

  走进黄红专的工作室,如同走进一个风筝“梦工厂”,墙上挂着不少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风筝,每一只都栩栩如生。在成品风筝的旁边,还放着画笔、刻刀、画板等各种各样的工具。这一方天地,收藏着黄红专的春天与梦想。

  “我的爷爷和父亲都会做风筝,耳濡目染下,我从小就痴迷。9岁时,我从村里的篾匠那里讨来几根竹篾,用糊阁楼的旧报纸做出了人生中的第一只风筝。但是尝试后怎么也飞不上去,后面我想出法子,用红领巾粘在风筝的屁股下面起平衡作用,父亲看到之后,夸我会动脑,所以教了我很多制作技巧。”黄红专笑着回忆。

  在一些人看来,风筝是孩童的玩具,是童年的记忆,而在黄红专的眼里,其更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

  “传统风筝讲究‘四艺’——扎、糊、绘、放。扎就是扎骨架,一只风筝能不能起飞,和骨架设计有很大的关系,一定要选择存放多年的老竹子,这样做出来的竹子不变形。劈竹子时,一定要把篾条劈均匀。扎骨架时,还要将篾条放在酒精灯上熏。”谈及风筝制作,黄红专打开了话匣子。

  其介绍,制作的细节关乎风筝的质量,小小的风筝巧思不少,比如风筝的迎风面在下,助力风筝往上升,而翅膀的凹陷处便是卸风面,控制风筝的平衡……制作风筝20多年来,他不断摸索出放飞各式各样风筝的方法和经验,也希望把这些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人。

  “风筝承载着中国人美好的祝福,是老祖宗的智慧。为了传承这门技艺,我专门培养了5个徒弟,相信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加入,风筝会飞得更远。”黄红专说。(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