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2025年3月12日新闻综合

 楼主| 发表于 2025-3-12 15:29:03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田国垒 通讯员 李军 张道宇

最近,胜利油田胜利采油厂11支科技创新团队分别获得采油厂7万元的“红包”奖励。同时受到重奖的,还有2024年荣获胜利油田科技进步奖的4个科技项目和参加全国性、区域性技术交流获奖的18名科技先进个人。

据悉,88.8万元“红包”重奖科技创新团队、项目和个人,奖励力度之大为该厂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

“科技创新是破解特高含水期开发难题的金钥匙,更是推动老油田焕发新生的核心引擎。”该厂党委书记、副厂长李岭松说。

作为油田开发系统最老的采油厂,面对近年来资源接替不足、开采程度高、措施成效降低等“瓶颈”问题,胜采厂将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放在了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上,力求依靠科技进步挑战开发极限。

已经开发了60年,累计产油超过了2亿吨,如何在低成本下进一步提高采收率?聚焦页岩油开发、提高采收率技术等关键技术领域,该厂成立了11支科技创新团队,由油田高级专家、厂首席专家等领衔,多部门协同,形成了课题攻关、技术引进、成果转化一体化的创新机制,向科技创新要产量、要效益。2024年,这个厂完成原油产量148.99万吨,实现超产3.39万吨,油田排名第一。

胜利采油厂地面工程专家邹翔带领的高效措施调整技术团队,创新的“十大高产措施”模式,通过表外储量、尖峰探底、变位挖潜等挖潜举措,在措施井次同比减少120口的情况下年增油6.36万吨,自然递减率降至8%以下,地层能量回升26米,综合含水量连续3年保持下降趋势。

胜坨开发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阶段,化学驱已成为确保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2024年,该厂化学驱技术攻关团队,以大幅度提高经济采收率、打造高效三采为目标,创新构建起了“全类型促效调整、全周期流场调控、全方位工艺配套、全流程质量管控”化学驱高质量开发技术体系,三采增油完成17.4万吨,已累计提高采收率5.5%。

高效注水是采油厂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高效注水技术攻关团队牢固树立“今天的注水质量就是明天的原油产量”理念,以“兵团作战”模式,开展地质工艺一体化攻关。聚焦低渗透油藏提能量,他们创新压驱开发技术,形成了整体压驱、分层压驱、精细压驱为主导的“3+4+4”模式,让低渗透油藏原油产量实现了“箭头向上”。

科技创新团队不仅解决了生产难题,还培养了一批年轻技术骨干。地质研究所青年技术骨干黄志伟工作不到5年,但他热衷于研究和创新。在创新团队的大力帮助和指导下,他在短时间内研究完成了《东营凹陷胜坨油田沙一段湖相碳酸盐岩储层分布规律与勘探挖潜分析》这一成果,斩获第九届山东地学科技创新奖。实现了胜采厂在该领域的历史性突破,其本人也收到了采油厂奖励的1万元“红包”。“采油厂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充足的资源,我将巧旋‘智慧钻头’,多打‘效益油井’,把能源饭碗端牢端稳!”黄志伟的话语掷地有声。

2024年,胜利采油厂先后承担中石化科技项目3项、分公司级项目10项,荣获油田科技进步奖5项,申请国家专利24件,在中国石油学会、中国石油石化联合会等全国性技术评比中斩获一等奖7项,科技创新综合实力位居油田开发单位前列。

“在推动特高含水老油田高质量转型发展的今天,我们既要解决好当下的问题,也要针对长远发展持续发力破局。这种破局已经不是简单‘把1变成2’的量变,而是‘把0变成1’,再‘把1变成100’的质变提升、跨越式发展。我们将秉承‘层层可挖潜,处处可创新’的理念,努力延长老油田经济寿命期。”胜利采油厂厂长、党委副书记明玉坤表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3-12 15:29:12 | 查看全部
中工网讯 近日,随着17212次重载列车平稳停靠在国能集团朔黄铁路黄骅港站6道A段指定位置,标志着由中铁十五局集团轨道运营公司开行的首趟自动驾驶重载列车完成开行任务,这也是系统内开行的首趟自动驾驶重载列车。

此次开行的自动驾驶列车编组模式为单牵万吨,116辆,总重10788吨,载重8120吨,换长139.2。开行当日,该运输处管理人员、运用技术人员随车指导。乘务员准确输入运行参数,做好开车的准备工作。该自动驾驶系统基于全自主牵引网络控制、空气制动、无线同步操控等车载控制系统,实现了关键系统、关键技术的完整、自主、可控。在开行过程中,值乘人员认真执行相关作业标准,列车全程按照既定策略安全、平稳、正点运行,实现了人工零接管、零干预的目标。在运行过程中,自动驾驶技术在安全性、可靠性、智能化应用等方面得到验证。为保障此次顺利开行,朔黄铁路运输处高度重视,从两万吨重载列车的乘务员队伍中挑选出16班综合素质较强的乘务员,进行为期20天的实作模拟强化培训,确保值乘过程安全、顺利。(孙哲宇 韩丽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3-12 15:29:25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黄仕强 通讯员 杨树良

“心肺复苏的正确手势是怎样的?AED的使用流程分为几步?创伤包扎需要注意哪些事项……”日前,一场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培训在中铁五局六公司举行,45名职工参加培训并取得了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颁发的《公共卫生应急技能合格证》。

本次培训课程分为理论学习、现场演示、实践操作和现场考核四块内容。来自重庆市医疗救护中心的医护人员通过PPT图文、施救小视频、人体模型演示等形式,向职工们详细讲解了心肺复苏、AED使用方法、海姆立克法、创伤包扎等应急救护常识,传授给大家如何做好现场环境评估、个体防护、患者情况判断和现场呼救,以及采取心肺复苏和AED的正确使用方法。

随后,职工们分为两组,一对一进行考核。经过理论答题和现场操作两个环节的考核,全员取得了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证书。

“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已成为职工们的‘必修课’,职工持证率达到了95%,做到了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本着“保护身边人、保护家人、保护自己”的理念,企业与重庆市急救中心、重庆市人民医院等医疗单位合作,已连续多年举办职工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助力职工面对突发事件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黄金四分钟内正确施救,为保障生命健康安全筑起一道坚实防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3-12 15:29:38 | 查看全部

通讯员 郑宏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甘皙

近日,随着冯家湾大桥最后一片T梁精准架设到位,由中铁二局承建的铜资高速TJ2项目桥梁架设任务圆满完成。

铜资高速公路TJ2项目全线长13.158km,共有桥梁10座(主线桥),全标段有5mT梁1443片,40mT梁83片,2024年3月架设第一片梁,至最后一片梁架设完成,先后历时11个多月。期间项目全面排查施工现场安全隐患,制定详细施工方案,确保施工生产的平稳推进和高效运行,有效保证了T梁运输和架梁工作顺利开展。

下一步,项目部将全力推进桥面附属、剩余路基土方填筑等工作,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加速推进工程施工进度,确保9月顺利建成通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3-12 15:29:52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世光 通讯员 肇启龙 实习生 陈诗婷

近日,大庆油田重庆分公司凭借在绿色发展领域的突出表现,荣获“四川省绿色矿山企业”称号。这一荣誉是对该分公司长期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高度认可。

在天然气开采过程中,分公司通过压缩机气举、负压采气等技术,提高了采收率并减少环境影响。公司还创新采用“湿式吸收法”技术,有效降低硫化氢排放,实现尾气零排放。同时,通过优化井场布局和污水处理设施,减少土地占用并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分公司坚持“边开采、边治理”的原则,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工作。通过植被恢复、土地复垦等措施,开采区域的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达到80%。7年来,累计复垦土地13.13公顷,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分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地方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公益事业,助力地方绿色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3-12 15:30:05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兰德华 通讯员 李国瑞

日前,记者从中铁一局获悉,潍宿高铁建设取得新进展,站前3标首孔预制箱梁成功浇筑,标志着该标段箱梁预制生产正式启动。

箱梁浇筑作业

据悉,潍宿高铁站前3标全长34.1公里,施工单位中铁一局诸城梁场承担着标段内934孔箱梁的预制及架设任务。

潍宿高铁是京沪高铁辅助通道的关键一环,建成后将极大地缓解京沪高铁的运输压力,为京津冀地区、山东半岛城市群与长三角地区的协同融合架起高速桥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3-12 15:30:18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静 通讯员 康萌 陈永刚

3月11日,由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松长高速湿地公园4号隧道工程迎来了重要节点,随着挖掘机轰隆声,湿地公园4号隧道出口右幅正式进洞。标志着项目建设进入新阶段,掀起2025年大干热潮。

湿地公园4号隧道是本标段关键控制性工程,位于白山市长白县冷沟子村。隧道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中铁一局全体参建员工充分发扬“诚信创新 永争一流”的企业精神,科学组织、精准施工,确保进洞任务顺利完成。

湿地公园4号隧道出口右幅顺利进洞,标志着项目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隧道建成后,将有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吸引更多人才及游客,实现兴边富民夙愿,为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3-12 15:30:34 | 查看全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翀 通讯员 袁永华 熊伟 实习生 汪颀伟

3月11日,由中国能建葛洲坝市政公司承建的湖北省武汉市轨道交通11号线四期工程“行稳号”盾构机顺利始发,标志着该工程正式进入盾构掘进施工阶段。

武汉市轨道交通11号线四期自汉阳站至白沙洲,是支撑城市东西向垂江发展的重要轴线。始发仪式上,盾构现场负责人张沛介绍,芳草路站-梅林站区间采用两台土压平衡复合盾构机,开挖直径6440毫米、整机长度约83米、总重量535吨、最大推力42550千牛、最大掘进速度80毫米/分钟、主驱动功率945千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