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豫光宝徽金普香公司
驱车到“遇唐山”梁前望见永宁河畔时,不由得回想起小时候听大人们常常讲过关于古镇永宁来历的传说。
相传当年唐明皇李世民巡访民情,返回皇宫途中路过永宁镇,恰好逢集,看到男女老少喜笑颜开、攀谈生意的场面和繁华的农贸市场,李世民非常高兴地与文武臣相们骑马齐头并进,边走边聊,并问大臣们此河、此镇叫什么名字?老臣们都说:“不知道”。 李世民四面环顾了一下,感叹道:“这个地方很好啊,是个养人的地方!”。不觉一行人马已到了河边,马夫们绾起裤腿,牵着李世民的马要过河去,不料刚走了几步,马被陷入河中,李世民见状灵机一动,兴致勃勃地说:“此河就叫‘入泥河’吧!”。人们听说皇帝将此河封为“入泥河”,便一代一代地传下来,叫“入泥河”和“入泥镇”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官方人士按照“入泥河”和“入泥镇”的译音改为“永宁河”和“永宁镇”。如今,还有老人们仍叫“入泥河”和“入泥镇”的哩。
永宁古镇物产丰富、集市悠久,经商的生意人和各类铺面形成了古镇的主体,随着历史沿革,成为徽县东部的唯一古镇。镇面街道上,至今还有几家当年流传下来的老店,已承传了好几代人。最有名的是二婆家的“醪糟”。记得童年时,爷爷经常带我去永宁赶集,时常到二婆家喝 “醪糟”,还得吃上一个“火烧”才肯回家。听大人们讲,二婆家的“醪糟”很有名,已经承传了五代人了,凡喝过的人没有不赞美的。当年还有好几家门店很有名,流传有歌谣:“赵家‘醪糟’撒家面,王家‘票号’和粮店;李家‘丝绸’代日杂、何铁匠部里‘双锤’打”。至今,他们的后代还经营着祖先们遗留下来的营生。每到农历初二、初五、初八集日,南来北往的生意人和农人们都会慕名而来,逢会游乐,购置些生产和生活用品,使永宁镇的集市显得格外繁华。
目前,永宁镇所辖12个行政村,居住着1万2千多人口,拥有85.2平方公里的地域,土地肥沃、气候宜人、交通便利,属徽成盆地半山丘陵区,盛产各种粮食、瓜果、疏菜等农作物,是徽县有名的农业大镇。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和上级政府的扶持下,永宁古街门店全部新建,农贸市场移址扩建,永宁河大桥双双南北疏展,中华山、遇唐山、清真寺也成为古镇的旅游景点。宽阔的河岸,清澈透明的绿水与灾后重建的各类建筑物群以及方圆农田作物、生态林木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幅绚丽美景。
古镇永宁,陇南名镇,永宁河畔的明珠,永远是人们赖依生存的一方风水宝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