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4|回复: 0

【美文赏析28】汪曾祺:梧桐

发表于 2025-3-27 08:35:1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搜狗高速浏览器截图20250327083505.jpg
梧 桐

汪曾祺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梧桐是秋的信使。

    梧桐叶大,易受风。叶柄甚长,叶柄与树枝连接不很结实,好像是粘上去的。风一吹,树叶极易脱落。

    立秋那天,梧桐树本来好好的,碧绿碧绿,忽然一阵小风,欻的一声,飘下一片叶子,无事的诗人吃了一惊:“啊!秋天了!”其实只是桐叶易落,并不是对于时序有特别敏感的“物性”。梧桐落叶早,但不是很快就落尽。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证明秋后梧桐还是有叶子的,否则雨落在光秃秃的枝干上,不会发出使多情的皇帝伤感的声音。

    据我的印象,梧桐大批地落叶,已是深秋,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往往是一夜大风,第二天起来一看,满地桐叶,树上一片也不剩了。

    梧桐籽炒食极香,极酥脆,只是太小了。

    我的小学校园中有几棵大梧桐,大风之后,我们就争着捡梧桐叶。我们要的不是叶片,而是叶柄。

    梧桐叶柄末端稍稍鼓起,如一小马蹄。这个小马蹄纤维很粗,可以磨墨。所谓“磨墨”,其实是在砚台上注了水,用粗纤维的叶柄来回磨蹭,把砚台上干硬的宿墨磨化了,可以写字了而已。

    不过我们都很喜欢用梧桐叶柄来磨墨,好像这样磨出的墨写出字来特别地好。

    一到梧桐落叶那几天,我们的书包里都有许多梧桐叶柄,好像这是什么宝贝。对于这样毫不值钱的东西的珍视,是可以不当一回事的么?不啊!这里凝聚着我们对于时序的感情。这是“俺们的秋天”。

    选自汪曾祺《人间草木·淡淡秋光》

    【赏析】

    [汪曾祺笔下的梧桐]

    汪曾祺在其散文中对梧桐进行了细腻而生动的描绘。他指出“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梧桐是秋的信使”。梧桐叶大,易受风,风一吹,树叶极易脱落。立秋时,碧绿的梧桐可能会因一阵小风,欻的一声飘下一片叶子,让无事的诗人惊觉秋天的到来。但这并非梧桐对时序有特别敏感的“物性”,只是桐叶易落。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证明秋后梧桐还是有叶子的,否则雨落在光秃秃的枝干上,不会发出使多情的皇帝伤感的声音。据汪曾祺的印象,梧桐大批地落叶已是深秋,此时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往往一夜大风后,第二天满地桐叶,树上一片也不剩。

    在汪曾祺的小学校园中有几棵大梧桐,大风之后,孩子们争着捡梧桐叶,但他们要的不是叶片,而是叶柄。梧桐叶柄末端稍稍鼓起,如一小马蹄,这个小马蹄纤维很粗,可以磨墨。所谓“磨墨”,其实是在砚台上注了水,用粗纤维的叶柄来回磨蹭,把砚台上干硬的宿墨磨化了,就可以写字。一到梧桐落叶那几天,孩子们的书包里都有许多梧桐叶柄,仿佛这是珍贵的宝贝,这便是“俺们的秋天”。

    汪曾祺对梧桐的描写,不仅展现了梧桐自身的特点和习性,也通过梧桐叶落这一自然现象,勾起了人们对秋天的感知和对童年美好时光的回忆。他的文字质朴自然,充满生活气息,让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梧桐与秋天、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汪曾祺散文的语言特色]

    汪曾祺的散文语言独具特色。他的文字简洁明快,通俗易懂,却又韵味十足。在描写梧桐时,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是用平实的语言,如“立秋那天,梧桐树本来好好的,碧绿碧绿,忽然一阵小风,欻的一声,飘下一片叶子”,生动地展现出梧桐叶落的瞬间。

    他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贴近口语,让人感觉亲切自然。例如“我们要的不是叶片,而是叶柄。梧桐叶柄末端稍稍鼓起,如一小马蹄”,这种表述仿佛是在与读者面对面地交谈,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

    同时,汪曾祺的散文语言还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他对梧桐的描写,不仅仅是对一种植物的客观描述,更融入了对童年、对生活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汪曾祺散文的价值]

    汪曾祺的散文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他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细微事物的观察和描写,展现出生活的美好与趣味。在梧桐的描写中,我们能感受到他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细腻体验。

    他的散文也具有文化价值,让读者了解到不同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此外,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汪曾祺的散文可以带来心灵的慰藉和启发,让我们学会用一颗敏锐的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总之,汪曾祺散文中的梧桐描写,是他文学风格和艺术魅力的一个缩影,值得我们深入品味和鉴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