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名家作品中环境描写的示例及作用分析,结合不同文学流派的经典案例:
一、自然环境描写示例及作用
鲁迅《故乡》
"深冬的故乡阴晦萧索,冷风吹进船舱,苍黄的天底下横着几个荒村,没有活气。"
作用:通过视觉、听觉渲染凄凉氛围,暗示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的悲凉 。
朱自清《荷塘月色》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作用:以通感手法(视觉+听觉)描绘月下荷塘的静谧,烘托作者内心的矛盾与孤独 。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哲尔赛岛在紫色阴影中浮现,海面如绿色大理石般平静。"
作用:用色彩对比(紫色阴影与绿色大理石)映射人物心理变化,暗示从希望到失望的转折 。
二、社会环境描写示例及作用
鲁迅《孔乙己》
"鲁镇酒店的格局:短衣帮站柜台外喝酒,长衫主顾踱进隔壁雅座。"
作用:通过空间分隔揭示阶级对立,暗示封建社会的等级压迫 。

老舍《骆驼祥子》
"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作用:以极端天气象征社会对底层人民的摧残,强化祥子命运的悲剧性 。
夏洛蒂·勃朗特《简·爱》
"仲夏的英格兰阳光明媚,田野新绿如茵,林木葱郁与金黄草地形成对比。"
作用:通过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对比,暗示主人公对自由与平等的渴望 。
三、心理环境描写示例及作用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在菲利普夫妇眼中,哲尔赛岛从‘绿色大理石桌面’变成‘紫色阴影’。"
作用:以色彩变化映射人物心理从狂喜到绝望的剧烈波动 。
郁达夫《故都的秋》
"早晨泡一碗浓茶,看碧绿的天色,听驯鸽飞声,感受秋意。"
作用:通过感官细节(视觉、听觉)外化文人雅士的闲适与落寞 。

四、环境描写的作用总结
渲染氛围:如《故乡》的萧瑟暗示社会黑暗 ;《荷塘月色》的静谧烘托矛盾心理 。
推动情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风雪促使林冲杀敌,完成性格转折 。
象征主题:《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绿灯象征虚幻的美国梦 。
塑造人物:《变色龙》中萧条街道反衬奥楚蔑洛夫的趋炎附势 。
通过以上案例可见,环境描写不仅是背景铺垫,更是作者传递情感、深化主题的核心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