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36|回复: 0

七部门合力攻关地沟油检验,已找出指标体系

发表于 2011-9-19 16:41:2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地沟油事件回放
    2010年3月20日,西安市药监局食品稽查分局执法人员在重庆胖妈烂火锅西安总店,发现其存在泔水油回收装置,现场查获的账单也表明火锅店涉嫌回收地沟 油。据此,西安市药监局食品稽查分局以涉嫌回收泔水油二次利用,违反《食品安全法》,责令该店停业整顿。此事在全国范围引发对地沟油的声讨,但至今地沟油 仍然没有销声匿迹。
    2011年9月,浙江、山东、河南等地公安首次全环节破获一起特大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的系列案件,摧毁了涉及14个省的“地沟油”犯罪网络,一条集掏 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六大环节的地沟油黑色产业链浮出水面。警方有证据表明,济南格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生产的地沟油已流入河南、山东、河 北等地粮油批发市场。由此,“地沟油”流向餐桌的传闻得到证实。
地沟油的主要成分
初步分析
    地沟油实际上是一个泛指的概念,是人们在生活中对于各类劣质油的统称。
   
    地沟油成分和普通的油主要成分差不多,就是有很多的杂质。传统意义上的地沟油在细菌总数、生物胺、酸价、胆固醇、羰基价、丙二醛、重金属、丙烯醛等指标方面均严重超标。人体摄入会使细胞功能衰竭,诱发多种疾病,甚至致癌。

    “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地沟油的检测标准。”市食品安全监控中心主任路勇告诉记者,检测食用油脂是否合格、安全,依据的是2005年10月1日起实施 的《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但这一标准通常用来确定企业正常生产的食用油是否合格,并没有预先将“地沟油”这一极端恶劣的“生产”方法考虑进去,因此,现 有国标无法用来测定油脂是否属于地沟油。

    北京市食品安全办介绍说,2011年6月份以来,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中心组织行业内检测专家,对“地沟油”鉴定技术开展评估。没有“地沟油”样本,检测人 员就支起炒锅,模拟真实版的“地沟油”产生过程,随后又支起容器煮沸,将油水分离,再用吸附剂去除杂质,用活性炭除味、提炼……在近3个月里,检测人员综 合运用色谱分析、光谱分析、理化分析及基因鉴定技术等现代分析测试手段,先后对80多个技术指标进行了全方位筛选,通过对油中残留物的鉴定,最终确定了查 出“地沟油”的4类有效指标,初步建立了“地沟油”检测的指标体系。

4类指标让地沟油现出原形
    第一项指标:多环芳烃(PAHs)。多环芳烃是食用油加热如炒、烤、炸、煎等后产生的含多个苯环的芳香族化合物,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绝大多数PAHs已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列为致癌物。

    第二项指标:胆固醇。食用植物油中一般不含胆固醇或含量极低。技术人员根据地沟油中可能含有动物源性成分,推断如果检出胆固醇并超过一定范围,可怀疑该油脂为地沟油。

第三项指标:电导率。正常油脂几乎是不导电的,但油脂酸败后产生的各种极性物质可使油脂产生导电性。地沟油由于掺杂了大量金属离子而产生导电性,电导率较高。
   第四项指标:特定基因组成。地沟油是多种不同来源的废弃油脂混合而成,往往含有动物油脂,检测人员根据分子生物学基因鉴定方法,鉴定油脂中的动物基因,来 判定食用油中是否含有动物源性成分。检测中心的赵琳娜博士告诉记者:“从油中提取非常微量的动物DNA片段,也就是动物的基因序列,是极其困难的,在国际 上都是一个技术性障碍。
7个部门合力攻关
获悉,按照国务院食安办的统一部署,卫生部组织科技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粮食局,以及中国疾控中心等有关方面共同研究制定了“地沟油”检验方法论证方案,并组建专家组,正全力组织科研攻关研究鉴别“地沟油”检验方法。
从卫生部获悉,按照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的统一部署,卫生部正全力组织科研攻关研究鉴别“地沟油”检验方法。
 现行国标漏洞很大

 专家指出,目前在对“地沟油”的监管方面存在漏洞,让“地沟油”很容易蒙混过关。以现行的国家强制性标准2716-2005《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 为例,按照国标,食用油检验通常都是检验酸价、苯并芘、农药残留等9项指标。而如果仅检验这9项,“地沟油”也可能合格。比如,警方日前在浙江宁海查获了 大量“地沟油”并送检,按照现行的国标检验,送检的10个样品中,只有两个样品不合格。

  已摸索出指标体系

  目前,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中心在筛查了“地沟油”可能涉及的80多个技术检验项目后,已经找到了包括多环芳烃、胆固醇、电导率和特定基因组成等4类能够排查“地沟油”的有效指标,初步建立了“地沟油”检验的指标体系。

  上文中提到的用国家标准“检验合格”的“地沟油”样品,根据这4类指标检验,竟然查出10多种致癌物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