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难忘的红色之旅
2011年8月20日,我们鄂钢扬子公司组织部分党员骨干赴红安县,参观学习、缅怀革命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红安一直是我向往的革命圣地,能够幸运地成为这次红色之旅中的一员我内心无比地激动。
在开往红安的旅游车上,大家纷纷把所知道的有关红安的故事讲出来打发时光。我也在聆听、在和大家交流有关红安的故事。不知不觉中,突然听到一位工友说:“我们到红安啦!”抬头一看,前方道路上空横立的一块大型广告牌写道:“欢迎您进入中国第一将军县——红安。”呵呵!这么快就来到红安呀!
大约9点20分左右我们就来到此行的第一站——红安七里坪镇长胜街。七里坪位于红安县城北23公里处,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诞生地。走进长胜街,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街道两旁的房屋都是由清一色的青砖黑瓦建造的,家家户户的窗户和门扇都是木质做的、古色古香的。大约7米宽的街面上行人很少,只见几位爷爷、奶奶零星地坐在门口掐着豆角,几位妇女围在一起窃窃私语,几个孩童不时从古色古香的老屋里跑出来嘻戏打闹……在这条长约600多米的街道上,我们依次分别参观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指挥部、鄂豫皖苏维埃银行、列宁市经济公社、鄂豫皖中西药局、七里坪工会等革命的旧址。在长胜街上,我们仿佛看到了人民共和国的雏形。参观了长胜街之后,我们纷纷来到位于七里坪镇红军广场的红四方面军诞生地纪念碑前合影留念!
随后我们坐车来到位于红安县城关镇陵园大道1号的黄麻起义暨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沿着陵园大道我们便来到高为25.7米的黄麻起义和鄂豫皖革命苏区烈士纪念碑的跟前,纪念碑上镌刻有董必武、李先念、叶剑英、徐向前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瞻仰了纪念碑之后,再往前走便是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该馆以序厅大型雕《大别雄风》开篇,分《黄麻惊雷》、《商南烽火》、《皖西烈焰》、《赤区新貌》、《鏖兵大别》、《浴血孤旅》六个单元展出。当我沿着展厅浏览这一幅幅真实反映红军战士浴血战斗的图片和革命先烈们曾经使用过的土枪、土炮大刀镰刀等武器以及各种珍贵的苏维埃时期纸币、票据、文件时,我的灵魂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共和国因红安而更加精彩。特别是走进二楼一个充分运用现代的光、电技术再现黄麻起义的历史场景的展厅时,我就仿佛置身于那惊天地、泣鬼神的战场之中。在陵园,我们还参观了董必武纪念馆、李先念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馆和瞻仰了烈士、将军的墓地。在李先念纪念馆,我们看到了他临终前写给铁道部和国家计委有关领导的一封信。这封信的大意是:我们发展经济不要忘记老区,无论从哪个意义讲,铁路线也要把红安挂上。信中所说的铁路线就是当时要兴建的京九线铁路。李先念的信引起了国家相关部委的重视,这样一来,笔直的京九铁路就在安徽阜阳拐了一个弯,拐进了大别山的腹地,通过了红安境内。这是李先念为家乡做的最后一件事:写此信一个多月后,他就逝世了。在烈士纪念馆,我还看到了父子、夫妻、兄弟全家因参加革命而惨遭杀害的悲壮事迹,这使我深深感觉到今天的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时光在飞快地流失,不知不觉已到了中午12点半,在领导和同事的多次电话的催促下,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陵园。
吃过午饭,当坐在返程的车上,我的思绪还是情不自禁地停留在七里坪长胜街革命旧址、七里坪红军广场、黄麻起义暨鄂豫皖革命苏区烈士陵园内的点点滴滴上。是呀!红安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将军县。翻开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史册,我们可以看到从红安这块红土地上不但走出了223位共和国的将军而且诞生了9位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其中建国后董必武和李先念被先后选为国家代主席和主席。在革命战争年代,红安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是红四方面军的诞生地,被誉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摇篮,在这块红土地上共走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三大主力部队。红安为新中国的成立献出了14万英雄儿女,仅登记在册有姓名的革命英烈就有2万多人;据有关资料统计:在中国工农红军的队列中,每三个红军战士中就有一位是红安人,而每牺牲的四位红军英烈中就有一位是红安籍。红安有一句广为流传的歌谣:“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这也是红安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巨大的牺牲和奉献的真实写照。
这次难忘的红色之旅不但使我的心灵受到净化也受到了强烈的革命传统教育。当我再一次看到矗立在红安县城巨型招牌上,徐向前元帅亲笔题词:“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我内心便在轻声地呼唤,司机呀!请你把车开得慢一点,让我再多看一眼,这块红土地吧!红安我爱你,将来有机会我一定会再来红安旅游观光的!
作者 程宏
电话 138718476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