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回复: 0

浔河常新

发表于 2025-4-16 11:26:0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浔河常新
龚浔泽《人民日报》(2025年04月16日 第 20 版)

  家乡有一条浔河,连接东西两个较大的湖,虽然出了县区便几乎没人知晓,但对于沿途的3个乡镇来说,运输、排涝、灌溉,浔河与他们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对于“浔”这个名字,我自幼就特别喜欢。老子说“上善若水”,中国人内心深处多亲水、乐水,水柔而韧,水韧而坚。三点水的偏旁加上“寻”成为“寻水”,形象地反映了一种姿态、一种境界。
  浔河始凿于唐代,西引淮河故道,东接山阳渎。无论是西引的那段河道,还是东接的山阳渎,向北在钵池山下交汇,它们都是隋唐大运河的一部分。浔河相当于连通运河正式河道的支河便道,通过浔河,大运河两个重要支段可以提前相遇。
  山区的河,上下起伏大,无论叫河还是称溪,多数是天然的,即使有人为的痕迹,也多是修堤筑坝。相对于山区弯弯曲曲的河溪,平原地区的多数河渠没有曲折回绕,有着很强的人类干预、塑造的痕迹,它们许多本身就是人类开凿的产物,即使有些最初不是人工开挖的,后续也会引来持续的加深、拓宽、建闸、固堤。
  家乡把圩堤称为“大圩”,修大圩是防止洪涝的关键。早年,施工机械比较稀少,冬春农闲季节到来,家家户户都出人出物上圩挑土。河堵又通,堤塌又立。浔河能够1000多年依然流淌,离不开无数代农民前赴后继的付出。
  记得冬天的下午,我跟着爷爷去浔河边的老街澡堂洗澡,在浔河南岸大圩的南侧,看到人们在被抽干水的池塘和大圩顶部劳动,有两个人站在扁担的两头抬一个筐,也有一个人挑着扁担两头挂两个篓子,上坡的时候筐篓是满的,下坡的时候筐篓是空的,吆喝声不时地传来。很多天后再路过,原先岌岌可危的大圩变了大样,顶部比原来更高、更宽。来年春天,护坡种上了一种笔直的树苗,后来才知道是有树木活化石之称的水杉。
  中学时,浔河曾经历一次大规模的疏浚。这一次,浔河的水被整个放走抽干,不仅大圩变高了、河床变深了,河中淤泥也被清了,而且还没占用内圩的耕地和水面,综合效益大了很多。修完之后,浔河防洪能力和行船标准都高了。
  时代不停前进,新世纪再一次整修浔河时,农业税已经取消,施工机械已经普及,由政府有关部门主导,活干得更专业了。如今的浔河,无论是大圩的高度和牢固程度,还是河面的整洁程度和航运条件都有了更好的提升。
  河流是流经土地的血脉,水利功能不断增强的浔河,见证着家乡变化的方方面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