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9|回复: 4

[今日话题] 你知道生抽老抽中的抽是什么?

发表于 2025-5-1 08:10:1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老抽和生抽名字里都有个“抽”字,但“生”“老”二字的差别使它们的用途也有明显的区别。都知道生抽一般用作调味,而老抽则通常用来调色,那这个“抽”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5-1 08:10:23 | 查看全部
酱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三千多年前,人们就使用鲜肉或鱼类制作各种酱,称之为“醢”(hǎi),这就是酱油的雏形。至西周晚期,随着农耕发展,大豆(菽)逐渐成为主要作物,人们开始用大豆替代肉类制作“豆醢”。汉代发酵技术飞跃,催生出“清酱”(酱油前身)。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正月可作诸酱……至六七月之交,分以藏瓜”,说明豆酱制作已形成固定时令。魏晋时期,豆酱发酵过程中分离出的液体被称作“酱清”,成为独立调味品。贾思勰《齐民要术·作酱法》详细记载了“豆酱汁”提取方法:“接取清,别器贮”,并强调“夏月酱清可经岁不坏”,可见当时已掌握液态发酵技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5-1 08:10:28 | 查看全部
唐代“酱油”之名首现文献。陆羽《茶经》提到“或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煮之百沸,扬之清滑,贮之瓮中,谓之卤水”,虽非现代酱油,但展现了液态调味的工艺思路。唐代《四时纂要》记载“接取清汁”之法,即用竹编滤器(称“抽筒”)从酱缸中分离清液,此为“抽油法”雏形。至宋代,《吴氏中馈录》详述“造豆油法”:“待黄衣遍,晒干,入盐水浸出油”,明确“抽”的核心在于分阶段浸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5-1 08:10:33 | 查看全部
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记载“三抽法”:首次提取称“头抽”,二次为“二抽”,三次为“三抽”。明代《天工开物》图解“抽油”工具——木制压榨箱配竹编滤层,通过杠杆重力挤压酱醅,与现代传统酱园使用的“木龙榨”原理一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5-1 08:10:39 | 查看全部
在饮食文化中,酱油成为“五味调和”的典范。袁枚《随园食单》强调:“素菜荤做,全在用油与酱油”,其“三层酱油论”(头抽鲜、二抽醇、三抽厚)至今影响中餐调味哲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