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浪漫的马拉松(1344字) 杨力 因为喜欢跑马拉松,我结识了不少跑友,他们身上的故事,特别有意思。 跑友小赵,多年前考回故乡小镇工作。小镇很小,40分钟可以绕两条主街走上一圈。这40分钟把小赵困住了,他看不到前程,失去了方向,未来的世界就和眼前的小镇一样让人局促。 这一年,小赵开始跑步。黄昏时分,放下工作,放下烦闷,跑进人烟稀少的小镇街巷,跑完后身体特别轻松。跑过一段时间,他已经不局限在小街小巷里跑了,他开始跑向通往外面的大道。大道似乎没有尽头,他每天尽力往前多跑几步,感觉有些难受。 有一天,小赵猛然发觉身边多了跑步的同伴,不是一个,而是两个、三个……从此后他不再孤独了,不管早上还是傍晚,只要跑步,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有时跑累了,刚想放弃,身边的跑友看出来,就会挥挥手或招呼他跟上。有了陪跑,有了鼓励,小赵跑步似乎也有了动力,这样坚持下来,不但精神劲足了,心胸也一下打开了。身边的这些跑友,很多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他们离开城市,来到小镇,就是要建设好乡村,这儿一样可以施展抱负,让人生像每天跑步那样充满挑战,最终奔向胜利的目标。 多年后,小镇举行的坡地马拉松赛已经是一项非常知名的赛事,每年都会吸引超万名爱好者参与其中。小赵每次报名参加,而且跑在小镇通往外面的大道上都十分感慨,过去40分钟走完的小镇,现在却在举办一场超40公里的国内顶尖赛事。小镇在飞速发展,知名度越来越高,小镇促进了赛事品质的提升,赛事又打开了小镇通往外界的窗口,一场马拉松奔跑体验,打造出了一个新时代乡村农文旅融合的新场景。 在《阿甘正传》中,有记者追问阿甘奔跑的意义时,他说:“我就是想跑。”跑起来,成为一种对生活的回答;跑起来,就是战胜了过去的自己。这段话,也适合每个跑友。 新年刚过,跑友小高就坐上了去异地的飞机,不为观光,只为参加一场马拉松赛。他虽然只获得了一个完赛证,但却特别自豪,因为在他眼里,马拉松实现了他对一个城市的光临,相比起出差或旅游,更有一份充满成就感的链接。 打开小高的链接,回到多年前他的状态,他就是一个每天坐在电脑前,经常熬夜很少运动的工作狂,20多岁就作息规律紊乱、体重超过200斤,坐公交地铁都不敢抬头。后来他开始接触跑步,从每天跑一段距离到跑四分马、半马,直到跑全程马拉松。 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里说,在个人的局限中,可以让自己有效地燃烧——哪怕是一丁点儿,这便是跑步一事的本质,也是活着一事的隐喻。 小高对此深有感触,跑步可以让自律性不知不觉渗透到生活中,比如坚持既定目标,注重饮食和作息管理,这让马拉松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身体锻炼,而是在精神上心理上的加持。现在的他不但身形保持很好,人也特别自信,工作事半功倍,状态特别的棒。 今天,有越来越多的人爱上马拉松,在很多人眼里,马拉松的意义和精神已经超越了一场比赛的范畴,它是一种对自我的挑战,是对坚持不懈精神的追求,是团队合作的典范,是跨越年龄的大众运动,更是一种弘扬体育精神、促进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有跑者坦言:“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白发苍苍时仍能奔跑。” 这种对生命的热爱与超越,正是马拉松最动人的意义。 今年春天,“健康中国”成为热词,国家卫生健康委也宣布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当我们穿上跑鞋,跑的不仅是心情愉快,更成为一种社会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