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回复: 0

中国团队领衔首次系统揭示东南亚大陆人群遗传结构与演化史

发表于 2025-5-15 19:57:4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新社昆明5月15日电 (记者 韩帅南)记者15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近日在国际期刊《自然》发表“东南亚人群基因组计划”首期成果(SEA3K),首次系统揭示了东南亚大陆复杂的人群遗传结构与演化历史,填补了全球基因组“南方盲区”。

  东南亚大陆地处南亚、东亚与东南亚岛屿的交汇地带,是现代人最早进入亚洲东部的地区,也是人类迁徙与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该地区有近3亿人,涵盖多种民族、语言和文化形态,反映出深厚的人群演化历史。然而该地区的基因组学研究长期缺失,严重制约了人类环境适应性进化与疾病遗传机制的解析。


东南亚人群基因组计划一期(SEA3K)的主要发现。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供图)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泰国、柬埔寨等东南亚多国的34个科研团队,组织发起“中国西南与东南亚人类学联合研究联盟(CASEAC)”,建立跨学科协同攻关团队。研究团队深入东南亚大陆雨林腹地,十余年间采集涵盖五大语系、6个国家、30多个地方的东南亚人群样本,并成功完成3023例深度全基因组测序,包含40例高精度长读长测序数据,构建了目前最完整的东南亚人群遗传变异数据集——SEA3K。

  研究人员利用SEA3K数据深入分析群体遗传结构,首次精确描绘了东南亚与东亚人群的遗传亲缘性及地理分化模式。发现大多数东南亚人群的遗传结构主要与他们的地理分布格局一致,而非按语系聚类,表明人群间的分化主要通过地理隔离形成,印证了该地区复杂的遗传交融与语言更替历史。

  同时,研究团队在东南亚人群基因组中,发现东南亚人群适应热带雨林环境的关键基因。这些基因的功能涉及体质、免疫、代谢等适应性特征,揭示了东南亚人群应对热带环境的独特进化策略。

  研究还发现东南亚人群与已灭绝的古人类丹尼索瓦人的多次基因渗入,表明丹尼索瓦人可能在旧石器时代的亚洲东部地区广泛分布,并可能在东南亚大陆与现代人发生多次混血。

  目前,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已联合国际合作伙伴正式启动“东南亚人类基因组计划”二期工程(SEA10K)。(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