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510|回复: 5

寂寞的老院

发表于 2008-4-10 18:00:1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清明小假回家,看到慈祥的老母一人独守偌大的庭院,不由得让我想起生长于斯——老院,曾经有过的辉煌。

    我家的老院分里、外院,坐北朝南,两道高大的门楼,檐下有雕花。二门内有以圆木为骨架的走廊、屏风,热天可在此乘凉;里院有东、西、北房上下30间,鼎盛时期曾有近20人在此居住。院的中央有敬奉神灵的青石供台,青砖铺地。每到春天,砖缝中的一片薄荷拱土而出,亮晶晶、绿油油,煞是可爱,若有兴趣,摘一片叶子,两手一搓再吐点唾沫,贴在太阳穴处,清凉的感觉立即沁人心脾;西南角长有一棵胳膊粗的柑子树,枝上长有硬刺,厚而黑绿的叶子,郁郁葱葱。每到秋天,黑绿的叶子中间偶现黄黄的柑果,在那食不裹腹的时代,能让小孩子双眸放光。外院东、西房上下10间,南有大门、夏屋,院内有高大的榆、椿树,夏有干黄的榆钱漂落、秋有红黄的椿籽高悬……

    小时候,背靠二门内的屏风,听本家奶奶讲故事,可以说是最温馨的时候。庄户人家,吃饭不上桌,端上饭碗东家坐坐,西家说说,显得极为亲热。

    记忆最深的是八十年代末。我兄妹四个,全家六人,在父亲的苦心经营下,家境稍有好转。夏天的傍晚,父亲奢侈地将蜡烛点起,放在夏屋的墙头上,顿时院内就增添了不少的亮光。唯一的家用电器——收音机,音量开到最大,让(小说联播《岳飞传》、《说唐》等——)刘兰芳的声音充满院内的每个角落。每到此时,全院的人纷纷聚拢,有的背靠屏风、有的端着饭碗坐在青石台阶上,听到高潮,笑声不断,好不热闹。

    老院最为辉煌时,是土地到户的第一年,我家种了五亩玉米。秋收时,玉米棒子真叫个多,车拉肩挑,堆了满满一院,根本没有地方存放。为了让劳动所得不受损失,除楼上储存外,只得在院内想办法:玉米剥皮,剩两三个叶子,俩俩相系;院内的墙上定个钉子,钉子上挂个单股铁丝,铁丝的下端拴一小木棒,然后,将一对对的玉米搭在木棒上。此时,只见大、二门的门楼下、院内屋檐下的墙壁上,一陀陀黄澄澄的玉米格外耀眼,也分外喜人,农家大院充满了无限生机和活力。

     时过境迁,老院的辉煌已风光不在。里外院该去的老人先后仙游,年轻人有的搬入了新居,有的“农转非”浪迹他乡,二门长年紧闭,院内杂草丛生,一片荒芜,房屋日渐破败,墙壁斑驳,门窗腐朽,连二门的木柱也呈现出力不从心之态,以致很少有人出入;外院只剩老母,吃斋念佛,独守老巢企盼儿女平安,祖国昌盛。

     如今,每到夏天,数十盆花草虽让老母侍弄得叶绿花红,但举目四顾,人烟稀少,昔日满院人温馨相处的热闹场面,只能在记忆深处悄然隐退,渐行渐远。



作者:韦忠会
地址:山西省古交市镇城底矿
电话:03515103371
邮编:0302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0 18:19:29 | 查看全部
人往往过了三十,就开始喜欢回忆,非常有真情实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7 22:02:49 | 查看全部
母亲无私的爱,儿子回报的孝,都让虽是寂寞的老院,牵动着二代人的心,尽管渐行渐远,却让人的回味无穷之余,更加努力地奋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4 20:41:56 | 查看全部
引用第3楼tianfeng于2008-04-17 23:17发表的  :
这中间的评书,俺也听得着迷啊,一晃围着收音机听评书的日子过去近30年了。写的不错,勾起了俺的回忆。
谢谢tianfeng版主的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5 12:47:32 | 查看全部
好文章,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9 00:51:18 | 查看全部
引用第5楼孟祥吉1于2008-05-05 12:47发表的  :
好文章,学习
谢谢你!孟祥吉1:你的每一次光临,都是对版块也是对我工作的支持,欢迎你多提宝贵意见,谢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