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8|回复: 0

【助力写作】刘国昌 | 写故事如何做到“三有”?

发表于 2025-6-6 07:55:4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写故事如何做到“三有”?

刘国昌

  最近人民日报编辑部一些专业部在编采业务研讨时提出,要善于讲“不一样”的故事,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做到“三有”,即有曲折、有层次、有共鸣。

  这“三有”都有哪些具体内容呢?如何做到呢?下面我们就此进行一番研讨。

  一、有曲折,故事才有锐度。

  人们之所以爱看故事,在于故事有悬念、有曲折。如果平铺直叙,那就无故事可言了。

  故事来源于生活,作为记者就要到生活中去找故事。这是一个硬功夫,但我们必须去做。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采访,把那些富有故事性的材料捕捉到、记录完整。这是写故事的前提条件。

  有了故事性的材料,还要善于将这些材料写成故事。故事者,变化、曲折也。写故事就要努力写出这些变化和曲折。

  有位记者写一篇题为《智擒盗表人》的故事。事情不大,但在行文时注意写得“曲折”“有味”——

  开头先写“静”:临近海边的一个招待所里,桃红柳绿,安静祥和,学习班学员正准备午休。

  第二步写“动”:突然有一学员喊:“我的手表不见了!”大家跟着四处寻找。

  第三步写“转”:意外发现厨房外草丛中有一装有手表的罐头盒,专案组锁定是内部人员所为。

  第四步写“谋”:如何让“蛇”出洞?出奇招:公开动员打扫卫生,逼迫盗表人出来“取表”。

  第五步写“抓现行”:当大家打扫卫生时,暗中安排人细细观察,突然有一个人悄悄走出去弯腰拿罐头盒时抓个现行......

  以上写法虽算不上经典,但这五步环环相扣,呈曲折状态,有一定锐度,吸引了读者。古往今来我国不乏写故事的高手,他们把故事写得蜿蜒曲折,跌宕起伏,吸引人不得不看下去。我们当很好学习借鉴。

  二、有层次,故事才有深度。

  有层次,才能厚实。厚实的材料,写出的故事有深度。一篇题为《在义乌,越南阿柔收获事业和家庭》的通讯,引起人们的热读。原因之一就在于这篇稿子的“料”有层次、厚实。

  在这篇报道中,不仅写了阿柔通过努力越做越红火的外贸生意,还写了阿柔善“理家”越过越幸福的美好生活。这正是这篇报道的层次所在。除了贸易,还有生活,既是经济故事,也是人文故事,中越两国情谊的大主题得以娓娓道来。

  写故事要跳出单一叙事视角,要善于从工作、生活、家庭、社交等多个维度来呈现。惟有如此,才能把故事写得有深度。

  当然,不是所有材料都能写成故事,只有那些材料丰、有兴味的素材能够写故事。有鉴于此,记者就要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捕捉那些生动活泼的材料。人民日报著名资深记者田流是写故事的高手,他说,写故事首先要有好材料。为了这些好材料,他经常是从“玉米地出来,又钻到高粱地里去”,在工作生活实际中捕捉、收集鲜活材料。这种精神和作法,值得年轻记者好好学习借鉴。

  三、有共鸣,故事才有温度。

  写身边人、写身边事,才能引起读者共鸣。如果写的人和事与读者关系不大,不要说引起共鸣,恐怕连看都不看。因此说,我们写出的故事要有温度,首先要选择那些与读者有关系、能引起共鸣的题材来写。

  新闻学上有“接近性”一说,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接近,有两种接近:一是地理的接近;二是心理的接近。我们要想故事有温度,就要在这两个“接近”上下功夫。地理接近,相对来说好做一点,北京人喜欢看京城的故事,山西人关心三晋的趣闻,选材时就要注意地理上的接近即可。而心理接近,则有些难度。各阶层、各层面人群的心理都得摸清楚,知道各自都在想什么,对路了才能写出精彩的故事。

小结语

  写故事要做到“三有”:有曲折、有层次、有共鸣。看起来好像有点老生常谈,其实这是写好故事的必须。如果平铺直叙、事情简单、缺乏吸引力,那怎么能写出动人的故事呢?

  “三有”,是写好故事的要诀之道,当很好体味、实践一番。

  (作者为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