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回复: 0

非急救医疗转运岂可“暴利”

发表于 2025-6-7 08:03:3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人们突发疾病或是受到意外伤害时,都需要在第一时间呼叫120,可如果不巧所在区域不在急救范围内,那就不得不找社会车辆帮忙。不久前,湛江有人为了把弥留之际的老人送回家,3公里的路程被强收了1800元。如此乘人之危的宰客行为,再次把非急救医疗转运行为推上了风口浪尖。

非急救医疗转运服务是医疗急救的必要补充,院际患者转诊、骨科伤残患者出院、重症患者放弃治疗回家及常年卧床残障人士的出院、入院转运等都需要寻求非急救医疗转运服务。随着需求增多,非急救医疗转运服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医院因资源有限,通常在120急救车以外无力提供此服务,那么这一服务则必然走向社会化。湛江的事件折射出的,正是当前医疗资源配置的结构性失衡,临终关怀、康复转院等刚性需求无法获得正规渠道满足和规范化管理,市场行为便有了野蛮生长的土壤。

当前非急救转运尚未明确界定为医疗服务,导致大量机构通过“去医疗化”规避监管。经营者注册为运输公司却承接了危重患者转运,途中突发状况时缺乏急救能力,甚至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更有部分民营医院为非法车辆提供“挂靠”伪合法外衣,形成灰色利益链。

要解决非急救医疗转运的社会难题,首先,要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全国性《非急救医疗转运服务管理办法》亟须出台,从源头杜绝“去医疗化”乱象。其次,有关方面应构建多元化供给体系,通过公开招标引入社会资本,建立分级收费制度和医保报销试点。还可以搭建全国统一调度平台,实时监控车辆定位、服务记录与收费明细,并查处服务过程中的各种违规行为。

当非急救病人的转运过程成为商家眼中的“暴利机会”,这不仅是对个体生命的亵渎,更是对社会文明底线的挑战。规范非急救转运市场,既需要刚性制度划清红线,也需柔性政策疏通供给。唯有将“生命至上”原则贯穿于立法、监管与服务全链条,才能让每个需要转运的患者,不再经受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困扰。(胡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