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回复: 0

甘肃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及转化基地

发表于 2025-6-8 07:52:4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本报记者  董洪亮  王锦涛《人民日报》(2025年06月08日 第 01 版)

  弧光闪烁、焊花飞舞,甘肃兰州兰石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各类产品整装待发,即将验货出海。从全球首套3000马力超深井沙漠快移钻机出厂发货,到HAST炼化反应器和70兆帕撬装加氢站打开国际市场,兰州兰石集团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有的子公司在手订单排产已至年底,正在加班生产。”集团董事长王彬信心十足。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指出,“甘肃要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做强做优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甘肃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及转化基地。
  高质量科技供给越来越多——
  兰州市南昌路509号,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长达数百米的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如“巨龙”般盘踞于此。
  我国首套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碳离子治疗系统,就脱胎于兰州重离子加速器。“截至目前,已获批注册5台,在建5台,实现基础研究产业化。”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杨建成表示,从基础研究走向临床应用,由大国重器变身医疗器械,兰州重离子加速器打破了大型高端放疗市场被国外产品长期垄断的局面。
  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高质量科技供给是关键。“陇油6号”让我国冬油菜种植区域向北推移13个纬度,2兆瓦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全球首次满功率运行,成功制备6种医用同位素……
  “2024年,甘肃8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甘肃省科技厅厅长闵苹说,在甘肃,353项技术实现国产替代,226项技术在国内或国际保持领先,173项原创成果实现产业化。
  企业创新活力越来越足——
  步入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龙首矿,螺旋状矿道一圈圈向下延伸,深不见底。
  “龙首矿虽保有资源储量近亿吨,但约80%为贫矿。”金川集团副总经理郭慧高说,“我们向贫矿要产能,以技术攻关突破发展瓶颈,使镍的最低可采工业品位由0.5%降至0.3%。”
  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是重点。“我们自主研发的制种玉米去雄机,已实现量产。”酒泉奥凯种子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贾峻说,“去雄机效率是人工的200倍,每亩节约成本200元,已在甘肃、新疆等地推广。”
  截至2024年底,甘肃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463家,同比增长16.2%。13个企业创新联合体集聚326家省内外单位5700余名科研人员开展协同创新,攻克89项关键共性技术、转化应用41项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转化越来越顺——
  北京大学黄春辉院士团队研发的稀土配合物发光材料,一旦量产,单产品产值可达1.5亿元。然而,团队一度面临有技术没厂房的困境。
  “企业出题、院校答题、政府引导”,兰州新区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我们派出专人对接、提供标准化厂房,引进黄春辉院士团队,注册成立兰州睿尔思新材料科技公司。”兰州新区科技创新局局长杨天岳说,该公司与本地高校联合攻关,6个月便建成百吨级生产线,实现稀土发光材料吨级量产。
  “稀土发光材料可显著提升光合作用效率,使农作物产量提高10%—20%。”公司技术总监卫慧波说。
  甘肃紧盯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畅通政策、市场、金融、服务四大通道,建立在研重点项目、科研成果和拟转化项目“三项清单”,让成果转化的市场通道更加“丝滑”。
  “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双向奔赴’,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甘肃。”甘肃省委书记胡昌升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