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回复: 0

劳模工匠“父子兵” 车间一线解难题

发表于 2025-6-9 16:46:2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今年以来,浙江省绍兴市总工会大力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累计开展活动20场次,参加劳模工匠64人次,服务企业24家,解决问题42个,培训技术工人910人次,预期产生经济效益超3300万元。在这股浪潮中,有一对父子十分惹人注目,父亲是全国劳模、绍兴柯桥水务集团技能培训中心副主任丁卫松,儿子是全国技术能手、绍兴技师学院焊工高级技师丁澄洋。

焊花飞溅的车间里,一个个焊接难题被摊开在灯光下。巨力敖轩科技(浙江)有限公司的焊工师傅们围拢着绍兴市总工会劳模工匠志愿服务队队长丁卫松,急切地抛出困扰生产的痛点:“丁大师好,我们在不同板厚的角焊缝焊接时,经常发生底板融合不良、立板咬边、焊脚尺寸不够等缺陷,该怎么处理?”“我在薄管横焊对接时焊缝上面咬边、下面下垂、焊缝过高,该怎么办?”……

面对“十万个为什么”,丁卫松带领成员以“理论解惑+实操指导+精神传承”的立体服务模式精准“把脉开方”。自活动开展以来,这支队伍已累计为“巨力敖轩”等十余家企业送去了这样的“及时雨”。

面对角焊缝融合不良、咬边等顽固问题,服务队亮出“三步教学法”——静观职工操作找出症结,亲执焊枪示范关键要领,再手把手指导反复打磨。弧光闪烁间,技术难题被一道道破解,企业焊工师傅们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而紧随丁卫松身旁的年轻身影就是丁澄洋。这对劳模工匠“父子兵”,已然成为绍兴市总工会“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中一道独特而温暖的风景。

“丁大师,您这身绝活,还有那股子钻劲儿,是怎么传到小丁老师身上的?”休息间隙,好奇的职工们忍不住围上来询问。父子二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述那些浸润着汗水的故事。

丁卫松坦言,所谓传承,远非手把手教几个招式那般简单。丁澄洋年少学艺时,他对焊缝的要求近乎严苛——毫厘之间的偏差,都要推倒重来;深夜里车间灯火常明,只为攻克一个细微难点。正是这般“死磕”的执念,锻造出丁澄洋对焊接精益求精的态度。丁澄洋如今深有体会:“父亲当年逼我一遍遍返工,那每一道重新熔化的焊缝,都在我心里刻下了‘精进’二字。”

“跟随父亲参与助企活动也有五六次了。”丁澄洋说,每一次深入不同企业,直面一线焊工师傅们最真实的困惑,都像打开一本新教材。他感受到,工匠精神的生命力,就在这解决真问题、满足真需求的土壤里生长。

他们的脚步不止于机器轰鸣的厂房,更迈向孕育未来人才的校园。在清华大学蒙民伟音乐厅,当丁澄洋向莘莘学子讲述车间里火花四溅的攻坚时刻,描绘毫厘之间定乾坤的职业追求时,生动的故事和真挚的情感引发了现场学子的强烈共鸣。

焊枪传递之际,传承的又岂止是金属融合的密钥。丁卫松父子每一次并肩走入企业和学校,都宛如在焊接一道无形的精神焊缝。这道焊缝,将上一代劳模滚烫的赤诚与新一代工匠昂扬的锐气牢固熔铸,将“干一行钻一行”的朴素信念焊入更多劳动者的心灵深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