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2|回复: 0

青岛推动“工人大思政课”落地生根

发表于 2025-6-10 06:27:0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三维聚合”创新赋能,探索具有全国示范价值的思政教育新路径

  解全升 本报通讯员 王子枫
  4月22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大课在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掀起热潮。400余名师生在劳模工匠的奋斗故事中,完成了一次沉浸式思想洗礼。这场由青岛市总工会联合教育部门与高校开启的“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正是青岛创新打造“中国工人大思政课”的生动缩影。
  在新时代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浪潮中,青岛市总工会紧紧围绕“讲什么、谁来讲、向谁讲、怎么讲”,精心谋划,通过创新讲授内容、培养方式以及宣讲机制“三维聚合”赋能,推动“中国工人大思政课”在岛城落地生根,探索出一条具有全国示范价值的思政教育新路径。
精研讲授内容,构建多元融合课程体系
  话剧《中国名片》演出现场,观众们无不为全国劳模管益辉在0.01毫米精度世界里的专业技能所惊叹。其实,这样的场景已成为青岛职工思政课堂的常态。
  市总工会创新推出“1+5”课程体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辐射出“党的创新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史与百年红色工运史”“劳模工匠先进事迹”“工会法律法规与惠工政策”五大专题。
  不同于传统说教,课程开发团队引入话剧、情景剧、微电影等艺术形式,将《地铁六号线》话剧搬上舞台,用工人视角演绎产业变革;《榜样的力量》朗诵剧通过时空对话,深情演绎岛城劳模工匠精神的传承与赓续;精心采编《劳模工匠耀岛城》一书,再现郝建秀、许振超等29位劳模的成长轨迹。
  云端视频库建设打破时空限制,实现优质宣讲资源的广泛共享。《一起上班吧》短视频专栏,带领观众沉浸式体验不同行业、岗位的劳动实践;《xuan了,工匠》访谈专栏,邀请能工巧匠现身说法,引发全网近千万人次的关注与共鸣。
创新培养路径,锻造专业高效宣讲队伍
  在“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中,全国劳模、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能专家郭锐被聘为“大思政导师”,充分展现了青岛宣讲队伍建设的独特思路。
  市总工会建立“理论宣讲人才库”,广泛吸纳劳模工匠、工会干部、一线职工、行业专家、高校教师等不同群体入库。通过“基层推荐+竞技选拔”机制,一批“会干活更会讲课”的能手脱颖而出。
  市总工会定期举办宣讲骨干培训班,组织开展职工思政课大赛和“品牌背后的工匠故事”演讲大赛,为广大宣讲员搭建展示风采、切磋技艺的平台,以赛促学、以赛促讲,确保宣讲员能够以生动、准确、富有感染力的方式传递党的声音。
完善宣讲机制,提升思政教育实际成效
  “每周一讲”职工公益大讲堂,42年来服务职工听众超百万人次,荣膺2024年全国新时代“特别受百姓喜爱的终身学习品牌项目”。这仅是青岛市总工会开拓宣讲形式的项目之一。
  为推动思政教育深入基层、贴近职工,市总工会建立“四进”宣讲联动机制,推动宣讲进企业、进工地、进机关、进校园。通过“劳动者之歌·共同的家园”公益演出,以“文艺轻骑兵”等形式,累计演出超700场次,惠及职工200余万人次。
  依托市劳模工匠展示馆、工人运动纪念馆和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等丰富的教育实践阵地,构建“三项”现场教学联动机制。综合运用实地观摩、互动交流、模拟操作等教学方式,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让职工身临其境地感受“三个精神”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
  线下宣讲与线上传播形成 “双螺旋”效应。100个惠工宣讲点星罗棋布于职工书屋、车间休息区;依托“齐鲁工惠”APP打造“慧工思政课”,集成微视频、知识竞赛等模块,吸引百万职工在线学习;联合青岛广电蓝睛客户端打造“永不落幕的宣讲厅”,将劳模工匠面对面活动从线下拓展至云端,实现“一次宣讲、全域共享”。这种“精准滴灌+云端漫灌”的结合,让思政教育如空气般融入职工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