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爱写作的写作君
塑造一个令人讨喜的人物,这可以说是每一位写作者的梦想,因为谁都知道,经典的文学文物,才是能够沉淀下来的基础。
说到底,写作就是死磕人物。
然而,即便是谁都知道的事情,未必谁都能做得到。这就跟谁都知道钱好一样,那你倒是多去赚些钱来啊。
所以,能不能写出经典的人物来,归根结底是能力的问题。
同时,新的问题就来了,能力从何而来?
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
下面,小编从五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创作出一个讨喜的人物。
写作营知识库,助力写作,用知识库大脑总结写作问题更专业
一、赋予人物真实的人性
什么是真实的人性?
说简单一点就是多面性的。
一个人无论他外表长什么样,或者从表面上看起来,给人一种特定的印象,比如呆呆的、寡言的,或是毒舌的、睿知的,但他们内心是怎样的,谁也看不透,看不透的那一面,就是多面性。
我们创作人物,就是要把看不透的人性,直接展示出来。
比如他可以有超凡的勇气,但也要有深夜里独自崩溃的脆弱时刻;他可以智谋超群,却在面对亲情时也会方寸大乱等等,比如他善良,但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也会有自私的一面,总之,得让读者看到一个会犯错、会迷茫,但也可爱、坚持等,在各种环境下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一面的鲜活生命。
二、让你写的人跟看你书的人产生共鸣
每个人都是有感情的,我们生活在这个星球上,人与人之间总是会有相似的遭遇,而这相同的生活环境,类似的遭遇,就是人物跟真实的人产生共鸣的点。
这个共鸣的点往往有一个特质,即具备普遍性,比如说,我们都会恋爱,所以从古至今恋爱的话题,总是能得到绝大多数人的共情。比如每个人都有追求和理想,而在追求理想的时候,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所以梦想的艰难也总能得到绝大多数人的共情。再比如,我们总会面对亲人的离世……
总之,这个共鸣的点,需要是普遍性的,人人都在经历的,只有具备这个点,才是共鸣的基础。我们拿《平凡的世界》来说,这本书当年之所以能得到大多数人的共鸣,正是因为孙少平在贫困中坚守尊严、在苦难中寻找价值的经历,让无数读者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在具体写作的时候,如果实在不知道怎么去找共情点,我们不妨可以先列出目标读者群体,普遍面临的人生课题,打个比方,假设你这本小说是写都市底层人物奋斗历程的,那么,就以你平时观察、留意,或是在新闻、电视等媒体上所得到的信,归纳起来,把都市底层人物的苦恼、遭遇、无奈收集起来,融入人物的故事线,再用细腻的笔触去描写心理,刻画具有普遍性的场景,如此,人物与读者之间情感的桥梁就建立起来了。
三、设计有张力的成长弧线
一个讨人喜欢的人物必然是动态发展的。
再说直白一点,一个不平凡的人(平凡的人你也没必要去写),一定是有其独特的一面的,什么是独特的一面呢?
这个问题看上去有点傻,但其实他是分两部分的,一部就是上面提到的普遍性,他在成功之前,经历了大多数人经历的一切,是能够引起多数人共情的。
比如,你的故事是从他的青涩懵懂开篇的,碰了很多壁,撞了很多南墙,当读者共情到这些点时,自然会期待他的成功,因为读者知道,小说的主人公一定是不平凡的,所以一定会成功,这时候他们就开始期待了。
当经历了许多挫折,人物觉醒蜕变,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成长轨迹是需要足够的戏剧冲突去支撑的,不然小说不好看,所以要曲折,而这曲折的故事情节,是随着人物逐渐成熟的,吃一堑长一智,这个曲折的过程就是成长的弧线。
如果人物的每一步转变,都伴随着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读者的共鸣感会更强,这种成长不仅推动了情节发展,也让读者见证或者说伴随着人物一起成长,于是就有了阅读的快感。
四、植入正向的但不刻板的价值观
人物的价值观是小说的精神内核,必须要是正能量的,但要切忌说教式表达,每个人都不喜欢在阅读一本小说时被说教。
创作时,可以将价值观融入到人物的选择中,在艰难的选择中去升华,会更有冲击力,也更符合人性,这就是正向的但不刻板的价值观。而在人物做抉择时,读者往往会沉浸其中,不自觉地被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所感染。
五、巧用细节增强人物的记忆点
什么是人物的记忆点?
福尔摩斯的猎鹿帽与烟斗,林黛玉的葬花,李寻欢的刀……这些细节不仅可以丰富人物的形象,更成为读者识别人物的情感符号。在具体的创作中,可以为主角设计专属的口头禅,标志性的动作,或是承载特殊意义的物品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细节需要与人物的性格紧密相关,并且在故事中反复出现,逐渐形成读者对角色的独特记忆。
当习惯性的动作、表情、物品等,与人物相融时,一切之物便都有了感情,有了感情人物的记忆点也就出来了。
创作一个讨人喜欢的人物,本质上是在构建一场跨越文字的心灵对话,当你将真实的人性、深刻的共鸣、动人的成长,融入人物的血脉里时,读者自然会在字里行间找到属于自己的情感寄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