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回复: 0

一袋稻米的山海情:非洲的杂交水稻熟了,我们又想你了

发表于 2025-6-11 17:34:3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新网长沙6月11日电 (曹弋远 易婧莹)“希望让老师看到,他的杂交水稻已经在冈比亚结出了金色的果实!”穆萨的心愿简单而赤诚。这位曾跟随袁隆平团队学习杂交水稻技术的“非洲徒弟”,成功改变家乡粮食供应的故事成为中非友好的一段佳话。


穆萨带着那袋凝聚心血与感恩的稻米前往长沙。 南方航空 供图

  6月10日,由北京飞往长沙的CZ3128次航班登机时,乘务员付莹一眼认出了这位怀抱米袋的特殊旅客,立即迎上前:“穆萨先生,您好!”平飞后,乘务组为穆萨准备了一份特别的餐食——用洞庭湖水浇灌的湘米。“这米粒饱满,口感香甜!”品尝后,穆萨动情地拿出随身携带的米袋:“和我用老师传授的技术种出的稻米味道很像,虽然老师不在了,但我还是想来告诉他,非洲的杂交水稻熟了,我们又想你了!”

  交谈中,穆萨分享了他的故事。为改变家乡粮食短缺的困境,他投身农业,成为袁隆平院士的学生。恩师那句“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深深烙印在他心中。学成后,他将技术扎根冈比亚土地,从最初的3公顷扩大到100多公顷核心区,服务周边农户面积达2000公顷。


穆萨展示农场出生的两只小羊羔。 南方航空 供图

  从手工脱粒到全程机械化,单产升至均产约7吨每公顷,是当地平均产量的2至3倍。万米高空,穆萨轻轻摩挲着那袋凝聚心血与感恩的稻米说道。“我们农场还养了很多动物,来的当天羊妈妈还生了两只小羊羔,象征着希望与好运,也把这份好运送给你们。”

  据悉,这袋见证中非友谊的大米将被带到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现场。“很荣幸能护送这份特殊的‘礼物’。它不仅代表着一位学生对老师的感恩,更象征着袁隆平院士‘禾下乘凉梦’在非洲大地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乘务员付莹表示。(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