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张建军
近年来,江苏江南农商银行聚焦中小微企业融资痛点,创新打造“融E链”脱核供应链金融模式,实现了从“强核心依赖”到“全链条数据驱动”的转型突破。
模式创新:重构供应链金融逻辑
传统供应链金融“强核心”模式存在三大瓶颈:核心企业信用背书门槛高、链上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窄、农商行受限于展业范围与大额授信约束。对此,江南农商银行全力打造“融E链”生态体系,实现了四大核心突破。
脱核逻辑:从“主体信用”到“交易信用”。摒弃传统模式中核心企业担保或确权的强制要求,转向聚焦“真人、真事、真交易、真数据”。例如,某机械制造企业作为链上中小供应商,凭借与核心企业3年以上的稳定交易数据,无需核心企业增信即可获得500万元授信,有效破解了“强核心依赖”困局。
小微定位:从“单点服务”到“链式普惠”。以“做小做散”为策略,将授信主体延伸至供应链上下游全链条。通过衍生86752户链上企业,新增授信企业8248户,新增用信企业8063户,单一客户平均用信金额278万元,既分散了信贷风险,又将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至小微末端。
数据风控:从“经验判断”到“智能建模”。外部数据:整合税务、社保、工商、司法等12类公开数据,建立违约概率(PD)模型;核心评议:组建联合小组实地调研,从合作时长、结算频率、产品质量等8个维度进行线下交叉验证;线上流程:通过云信贷平台实现全流程线上化,贷前尽调效率提升60%,客户从申请到放款最快2小时完成。
线上创新:从“人工操作”到“生态闭环”。打造“E企赢”对公服务平台,集成在线授信、电子合同、自动定价等9大功能模块。截至目前,线上化业务占比达85%,其中某商贸产业链通过平台实现“7×24小时”随借随还,用信周转率提升3倍。
自2022年6月启动以来,“融E链”已形成显著的规模效应与社会价值。认定核心企业4985家,衍生链上企业86752户;主动授信总额达705.34亿元,链上企业用信覆盖率提升至35%;新增用信企业8063户,新增用信金额224.28亿元,首贷户占比42%,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首贷难”问题。
实践成效:落地路径与实施动能
顶层设计驱动,构建三级协同作战体系。江南农商银行以行领导统筹的顶层设计为核心,打破部门壁垒,实现前中后台跨部门深度联动,充分调动各分支行参与积极性,确保上下协同、思想统一。
考核创新驱动,激活全员营销效能引擎。一是创新绩效激励模式,实现绩效当月统计、次月发放,让营销人员及时收获成果,显著提升获得感。二是打造“融E链故事集”每日推送平台,在全行范围内分享优秀案例,促进经验交流与能力提升。三是依托企业微信,针对客户经理搭建高端、进阶、保底业务分层推进群,精准施策推动全员达标。
深耕客户驱动,打造精准化获客矩阵。秉持“铁脚板”精神,扎实推进客户走访工作,要求分支行管理人员深度参与,将走访任务精准落实到每户。同时,积极把握客户活动契机,通过举办核心企业供应商大会、采购商大会等,实现批量触达目标客户,以高效的会议营销模式,构建起精准化获客矩阵,为业务拓展奠定坚实客户基础。
未来规划:深化生态与科技赋能
构建“三位一体”生态体系。核心企业协同:推出“核心权益包”,包含账户管理、跨境结算、员工金融等专属服务,激励核心企业主动推荐上下游客户,形成“银行+核心”双向赋能机制。产品迭代升级:完善“链易融”系列产品,针对工业母机场景链上企业推出“设备贷”,实现“一链一策”精准服务。场景延伸拓展:从贸易场景向服务场景延伸,切入物流、科技服务等配套领域,年内计划开拓5个特色产业链,新增链上企业2万户。
科技驱动三大升级。风控模型:引入AI算法优化信用评分卡,将供应链稳定性、行业景气度等动态指标纳入模型,提升风险预判能力。平台功能:升级“E企赢”小程序,服务企业场景化功能,可以实现核心授权、链属测额,24小时提款,成为企业的备用金。服务体验:推出“链上管家”智能客服,“7×24小时”响应客户咨询,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主动推送适配产品,客户触达效率提升50%。
(作者系江苏江南农商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