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磨镜之王”辨“真假地层” ◎单旭泽 韩伟 焦保荣 董桂炎 暮春时节,在胜利油田桩古斜69井场上,一片忙碌的施工景象。作为济阳坳陷桩古斜69区块的预探井,甲方要求钻至下古生界潜山界面以下3米~5米时,实施第二次钻井中途完井作业。 但在卡取潜山界面时,录井队员发现岩屑中出现类似寒武系地层特征的鲕粒灰岩、海绿石,与下古生界特征不符,卡层陷入僵局。 “我去试试!” 邵毅主动请缨说。邵毅专职从事岩石薄片打磨工作已经14年,经他打磨成功的岩石薄片2万多张,被同事戏称为“磨镜之王”。 “有时候地层会伪装,想要摸透他的脾气,没那么容易。”看到邵毅风尘仆仆到来,刘名扬赶紧拿着岩石薄片和他说(图1)。 “任它伪装,我用偏光显微镜给它照照。”邵毅说。通过显微镜,邵毅将每米岩屑制作2份薄片样本,将粒径2~5毫米的岩屑样品磨成0.03毫米标准厚度的岩石薄片,将打磨好的岩石薄片置于偏光显微镜下,左手慢慢调焦,右手旋转载物台,眼睛盯在双目镜上认真观察(图2)。 邵毅发现直径0.25毫米的类鲕粒结构,经显微薄片分析,其实是方解石胶结的灰质砾石,非原生鲕粒;直径0.1毫米的自形白云石,呈星点状分布于砂岩碎屑中。 “这些‘鲕粒’实际是地层破碎再胶结的产物,属于砾石成分,不能作为寒武系标志层依据。”邵毅说。他同现场录井技术人员对比分析地质图(图3),建议继续加深钻进。 经过48小时连续奋战,邵毅在4266米样品中,发现符合下古生界岩性特征的泥晶结构灰岩(图4)。他指着放大30倍的白云石晶体说:“4266米,进入下古生界。” 这一结论获甲方认可,该井目前已顺利完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