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最强操作”强技能 “微课堂”提素质 齐鲁石化“1+N”竞技练兵锻造技术标兵(图2幅) ◎刘新圣 4月27日,齐鲁石化第二届“最强操作”竞赛正式启动。作为对2024年首届赛事的延续与升级,本届竞赛在规模与参与度上实现双重突破:在原有11家生产单位、51支技能操作队伍的基础上,首次纳入专业技术序列人员参赛,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竞赛项目设计突出全员性、实战性和长效性,场景高度还原生产现场,成为检验员工技能水平、锤炼装置操作能力的综合练兵平台。
近年来,齐鲁石化深入贯彻人才强企战略,秉持“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理念,通过“最强操作”竞赛、“微课堂”全员培训及常态化基本功训练等多元举措,持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充分激活人才发展“活水”,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能。
“最强操作”:以赛代训 赛训结合 2024年12月5日,齐鲁石化第一届“最强操作”总决赛在“胜炼催化,赛事争霸”“加氢赋能,胜炼必赢”的激昂口号声中拉开帷幕。这场历时半年的技能盛会,见证了齐鲁石化以竞赛促提升、以比武强队伍的坚实步伐。 早在2024年初,齐鲁石化就着眼高质量发展需求,将提升员工素质作为重要突破口。公司成立以领导为组长的竞赛工作领导小组,创新采用“1+N”竞赛模式,即1个综合赛和4个专项赛相结合。党委组织部部长姚刚表示说:“我们按照‘围绕中心、全员参与、训战结合、注重实效’的原则,力求通过竞赛筑牢人才强企根基。”为确保实效,公司专门组织人员赴镇海炼化、燕山石化调研,并出台《齐鲁石化员工教育培训10条最严措施》,推动员工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2024年5月23日,“最强青工”专项赛率先打响,来自11家生产单位51个车间的153名青年员工同台竞技。热电厂锅炉车间选手刘珣感慨道:“这不仅是技能比拼的擂台,更是成长历练的熔炉。”随后,“最强应急”“最强巡检”“最强监护”等三项专项赛相继展开。参赛队员们通过副班学习、微课堂等形式分享竞赛收获,将赛场经验转化为岗位实践。培训开发科科长韩雪岩说:“这些专项赛都紧扣安全生产核心能力,突出全员参与和实战导向。” 与此同时,公司群众工作部协同专业部门,组织开展覆盖各岗位的技术练兵比武活动。2024年11月20日,延迟焦化装置操作工决赛在装置现场举行,炼油工艺专家孙立军说:“我们把考场设在生产一线,就是要选拔理论扎实、技能过硬的实干型人才。”仪表专业比武更是创新性地将实操现场从实验室搬到苯乙烯车间装置区,真实检验员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以赛代训、赛训结合”的模式,累计带动上万人次参与岗位练兵。
总决赛设置了“流程参数心中记”“隐患探寻显微镜”等8个竞赛环节,全面检验选手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备战比赛,胜利炼油厂催化裂化车间团队熟记80余个应急处置预案、300多个违章案例、1000多个工艺参数,每天坚持刷题30次以上。塑料厂聚丙烯车间选手蔡旺深有感触地说:“参赛就像攀登高峰,需要日积月累的专业沉淀和反复锤炼。”这场持续半年的技能竞赛,最终为公司选拔出近百名技术标兵,为“再造一个新齐鲁”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微课堂”:点单培训 分层授课
“今天的培训内容主要有两项,产品冷却水泵和凝液回收泵巡检注意事项,以及造粒区域防冻防凝排查重点……”5月15日,塑料厂高压聚乙烯车间一班的“微课堂”如期开讲,由主操董春雷担任讲师,车间副主任张保圆现场督导。这种灵活高效的培训模式正在齐鲁石化各基层单位广泛开展。 塑料厂党群综合科主管徐守志介绍说:“我们把学工艺流程、学操作技能、学应急处置作为‘微课堂’的重点,持续强化关键操作、重点操作和开停车操作培训,提升员工应急处置能力。”今年以来,公司党委组织部强化培训计划性,指导基层单位按月制定培训方案,确保内容紧贴生产实际。 齐鲁石化创新采用分层授课模式,中层领导讲制度、基层领导讲技术、班组骨干讲操作、青年员工讲收获,形成“需求调研—灵活调度—精心规划—开展培训”的闭环管理。厂领导带头参与“每班一讲”,在完成规定培训内容的同时,鼓励创新自选内容,逐步构建起一体化教育培训体系。 这种“微课堂”培训模式具有规模小、时间活、内容实的特点,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展培训,既不耽误正常生产,又能高效“补课充电”。培训采取“点单式”需求收集方式,由班长每日讲解关键操作,值班人员现场督导点评,确保培训取得实效。同时,公司将“微课堂”与“每周应急演练”“每月副班学习”“每季全员统考”等常态化练兵相结合,全面强化员工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 相较于传统的“填鸭式”培训,“微课堂”短小精悍,每堂课聚焦1~2个实际问题,更易于员工吸收掌握。“这种培训灵活方便,不占用大块时间,还能结合实际操作,学得更扎实。”一位参训员工说。自2024年6月推行以来,“微课堂”已累计开展3.2万场次,成为提升员工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的重要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