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工网讯(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田国垒 通讯员吴昊东)6月16日,由中交隧道局承建的山东省济南市航天大道穿黄隧道工程(Ⅰ期)2标隧道北线盾构顺利始发,承载济南“北跨”战略任务的“钢铁巨龙”正式开启“穿黄”之旅。 据介绍,该隧道位于济南高新区、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是联系遥墙国际机场和起步区的重要通道。主线全长约3.88公里,采用双管单层盾构形式,双向六车道布置。其中隧道局承建的盾构段长约3.25公里,采用一台15米级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征程号”进行掘进施工。 图为盾构机“征程号”进行掘进施工的现场。(中交隧道局 供图) 黄河河底地质复杂,北线隧道需穿越高渗透性砂层、全断面粉质粘土、钙质结核层等复合地层,还面临黄河下游“地上悬河”超高水压、地质突变等世界级挑战。“征程号”盾构机始发后,将从东岸向黄河掘进,最终在西岸拆解完成黄河穿越,全程需攻克渗流突涌、刀具磨损等6类重大风险源。 针对复杂的施工环境和地质条件,项目团队为“征程号”盾构机注入多项创新基因:将“制浆—储浆—注浆”一体化系统应用于穿黄项目,实现洞内制浆,一举解决双液浆长距离运输的质效能耗难题并满足严苛环保要求;集成343把合金刀具并采用四层刀高布置的刀盘,强力应对多变地层;创新应用“冻结法+高压旋喷桩”组合工艺,成功克服浅覆土极限工况,筑牢止水帷幕保障安全;针对黄河地质特点,独创分层逆洗系统,高效解决渣土堆积、管路堵塞及泥浆淤积问题,确保泥水循环顺畅与快速恢复掘进能力,显著提升了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 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工程之一,济南穿黄隧道的建设将进一步激活黄河两岸产业发展潜力,带动产业集群落地,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