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国昌走笔
时下在报道、文章中都有哪些毛病呢?笔者结合报刊的一些实例梳理如下——
1. 概念化表述过多,不够通俗。
在一些科技报道和新闻评论中,概念性表述过多,不够通俗。有些记者写稿时怕说“外行话”,使用专业术语、概念过多,致使受众看不懂不解其意。
其实有些术语不是不可以用,但要注意加点解释即可。然有些记者忽略了这些环节,直接影响传播效果。
2. 不讲修辞,缺少味道。
注重修辞是把文章写好的一大秘诀。因为我们很多修辞方法有助于把文章写得有味道、有力量。古往今来一切有作为的写手,都十分注意文章的修辞。
遗憾的是,我们现在有些记者的修辞功能退化了,他们懒于琢磨多种修辞手法,疏于用最有力的手法把文章写得精彩。有时图省事,写一些空话套话。如此情形是需要努力改变的。
3. 语言艰涩,令人看不懂。
文章是写给人看的,因此一定要通俗易懂。通俗易懂并非“低水平”,相反倒是高水平的体现。
现在有些记者写稿子故作“高深之态”,把文字写得艰涩,好像只有这样才是“水平高”。其实这是一种浅见和误解。你写的文章人家都看不懂,有何“水平”而言?再说了,作者与读者是平等的,让人看不懂,本是就是不平等的表现,当尽快改正。
4. 平铺直叙多,缺少生动性。
写报道离不叙事,而叙事讲究的是清楚明白、准确生动。时下有些报道在这些方面做得不够好,其具体表现是平铺直叙多,一二三四、甲乙丙丁,一一列来,让人看得打瞌睡。
人们为什么爱听故事?就是因为其生动。我们写报道叙事时也应注意这一点,用自己的文字把事情叙述得生动有趣,引人爱看。
以上四大毛病是亟须纠正、改掉的。不如此就达不到“文从字顺”的要求,更谈不上向“辞必己出”的目标迈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