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岂能以“差钱”为借口无视安全?
顾永强
继高铁撞车事故发生之后,最近又发生了几起较重大的安全生产事故。频频发生的事故再次为我国的安全生产敲响了警钟。据悉,最近安监人员到某化工企业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发现查出的一些安全隐患有许多是以前多次查到的老问题,于是质问隐患整改不力的原因,公司老总竟然说:“今年什么都涨价了,最近我们小公司融资困难,实在拿不出钱整改”。笔者认为,安全隐患未整改岂能以“差钱”为借口?
追根究底,事故之所以频发,原因在于经营者为了追求利润指标,并没有真正把人、把生命放在第一位。企业为了经济效益抢时间、争速度,大干快上,其初衷和愿望是好的,但是,千万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安全。如果因安全措施不到位、投入不足造成较严重的事故,后果又岂能用效益来衡量。
不久前,某企业运输司机赵师傅发现他的车刹车油有些变质了。他于是向单位领导反映请求更换刹车油。可这位领导以企业融资难、成本紧张,要有节约意识等理由拒绝了,让他“凑合着用”。可仅仅过了不到一个星期,就因为节约了300多元的“刹车油”费,赵师傅在执行济青高速运送危化品途中,因路面温度高达50多摄氏度,造成刹车油受热汽化失效,直接导致刹不住车与前面的车发生追尾,事故造成车辆严重变形、危化品外溢、赵师傅严重受伤。事后,单位领导听到这个消息后感到痛心疾首,然后悔有点晚矣。
事实上,企业盲目追求高效益往往欲速不达,一旦酿成事故更是追悔莫及。在安全经济学上,预防性的“投入产出比”高于事故整改的“产出比”。研究成果显示,安全保障措施的预防性投入效果与事后整改效果的关系是1∶5。这一安全经济的基本定量规律是指导安全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在生产建设当中,安全投入成本丝毫不能节省。通过事先的安全投资,把事故和职业危害消灭在萌发之前,是最经济、最可行的生产建设之路。
社会越发展,越要强调安全生产。安全就是效益,这是所有管理者应建立的“安全经济观”。特别是石油石化、煤矿等行业本身就属于高危范围,具有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有毒有害、连续作业、点多线长等特点,而且生产质量直接关系到的人员数量较多,安全工作更是不容忽视。
金钱有价,生命无价。只有保证思想认识“不差钱”,才能确保在安全生产工作中“不差钱”。遏制安全事故频发的关键,在于真正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践以人为本,就要切实保证工作安全质量,切实保障职工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因此,企业要本着讲政治和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精神,树立“安全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和最大的效益”与“安全就是效益、事故就是损失”的思想,认真把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