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4|回复: 0

他们在隧道深处点亮成长之路

发表于 2025-6-20 09:10:5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赖志凯 通讯员 徐永春

在中铁六局交通分公司承建的沈阳地铁9号线深邃的隧道里,盾构机如同钢铁巨龙般轰鸣掘进。驾驶室内,刘超紧盯着操作屏幕,手指沉稳地调整着参数,神情专注。

谁能想到,这位娴熟驾驭价值数千万元精密设备的“盾构司机”,几年前还是一名主要从事体力劳动的普通农民工。刘超的蜕变,正是中铁六局交通分公司职工创新工作室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浪潮中书写的一个温暖注脚。

中铁六局沈阳地铁9号线项目部职工创新工作室,不仅聚焦技术难题攻关,同时还肩负着一项重要使命:为一线农民工打开通往高技能、高价值岗位的大门。项目部筛选像刘超这样踏实肯干、学习意愿强的农民工,将他们纳入工作室重点培养对象。

“以前觉得开盾构机那是工程师、技术员的事,离我们很远。”刘超回忆起初到项目时的想法。在工作室的鼓励下,刘超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了系统培训。技术骨干们毫无保留地传授盾构原理、操作规范、应急处理;经验丰富的“老司机”手把手带他熟悉每一个按钮、每一条指令。

理论课、模拟操作、跟班实习……职工创新工作室为“刘超”们的转型提供了绝佳的“练兵场”和“加油站”。工作室由项目总工程师牵头负责,围绕盾构施工核心岗位需求开展培训和创新工作。从最基础的设备认知、安全规程,到复杂的掘进参数调整、地质风险预判、设备故障诊断,内容由浅入深,注重实操。技术骨干们把枯燥的术语转化成工友听得懂的语言,在模型上演示,在真机上操作。

同时,项目部建立了经验丰富的盾构机长、维保专家与优秀农民工“一对一”或“一对多”师徒结对制度。师傅们不仅在工作室里教,更在施工现场教,随时解答疑问,纠正操作,传授独到的“手感”和经验。师傅的认可,是徒弟们最大的动力。

如今,在中铁六局交通分公司沈阳地铁9号线的盾构机操作室、维保车间里,像刘超这样从农民工成长起来的技术骨干身影越来越多。他们穿着同样整洁的工装,眼神里充满了自信和专注。

“以前别人问我是干啥的,就说‘在地铁工地干活’。现在,我可以自豪地说,我是中铁六局的盾构机操作工!”刘超的笑容里满是成就感。身份的转变,带来的是技能的提升、收入的增加,更是归属感的增强。“创新工作室就像我们的‘娘家’,在这里学本事,有奔头!”

沈阳地铁9号线项目部职工创新工作室的那盏灯,不仅照亮了技术攻关的图纸,更照亮了无数像刘超这样一线建设者的职业梦想。

这盏灯下,是技术骨干倾囊相授的师者仁心,是农民工如饥似渴的求知眼神,是“传帮带”的温暖情谊。越来越多的“刘超”们成长为掌握核心技能的新时代产业工人,农民工的身影活跃在盾构机操作、精密设备维保等专业技术岗位上,为地铁高质量建设注入了更坚实的人才保障,也为自己点亮了充满希望的灯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