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回复: 0

传统村落要“守得住”也需“护得好”

发表于 2025-6-24 11:07:3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专家视点】
  作者:姜 波(山东建筑大学齐鲁建筑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国建筑学会史学分会常务理事)
  传统村落是中华文明的活态遗产,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新时代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如何科学保护、合理利用传统村落,使其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新的生机,成为当前亟待深入探讨的课题。
  坚持系统保护,构建科学合理的保护体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这为传统村落保护提供了重要指导。传统村落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整体上进行规划和设计。保护工作不能仅局限于单体建筑的修缮,而应从整体性、活态性角度看待村落文化,从生态系统、文化系统和社会系统等多个维度进行全面考虑,避免“碎片化”保护。
  生态层面,需注重村落与自然景观的共生关系。保护好村落周边的山水林湖等自然要素,才能实现传统村落人文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文化层面,传统村落的民俗、技艺等元素相互交织,形成了村落独特的文化生态系统和重要的文化基因。保护好村落文化生态的完整性,让传统村落的文化基因得以延续。社会层面,应注重民生改善,更好发挥村民参与传统村落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推动活态保护,激发内生动力。活态传承是传统村落保护的生命力所在,而传统村落的生命力在于人的活动。要注重传统村落文化的挖掘与展示,呈现传统村落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推动传统村落的创新发展。可以通过举办民俗活动、文化展览、传统技艺表演、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等方式,利用数字化技术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和展示,让更多的人能够通过网络了解传统村落,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传统村落焕发出新的活力。
  文旅融合,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突出创新性发展,鼓励在保护基础上探索村落文化的现代表达,使其与当代社会相适应。适度发展乡村旅游、研学旅行等业态,既能增强村落的经济活力,又能传播传统文化。
  强化多方协作,形成传统村落保护的强大合力。传统村落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专家和村民等各方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对传统村落保护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要建立健全传统村落保护的法律法规,明确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对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监管和指导。同时,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传统村落保护,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为传统村落保护贡献力量。专家应发挥专业优势,为传统村落保护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保障。要加强对传统村落保护的研究,探索科学合理的保护方法和技术手段。村民是传统村落保护的主体,要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让村民成为传统村落保护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传统村落就是保护我们的文化根脉和精神家园。以系统保护为基础,以活态传承为核心,以多方协作为保障,全面推进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传承。未来,我们应以更高的站位、更实的举措,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工作走向深入,让这些承载乡愁与文化记忆的村落,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成为文化自信的生动注脚。
  《光明日报》(2025年06月24日 05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