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9|回复: 0

钢铁之链连雪域 信任之桥筑天路 ——中铁物贸成都公司西藏经营中心党支部书记、总经理 蒋绍义的服务主业担当纪实

发表于 2025-6-24 16:48:4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雪域高原,凛冽寒风卷起皑皑白雪,风雪交加、山路险峻。在这样的自然极限之地,有人将责任扛在肩头、将使命落在链上,用脚步丈量高原物流的每一个节点,用坚守诠释央企人的初心与担当。他,不是项目经理,却比项目更懂施工节点;他不是运输司机,却熟知每一条川藏路线的风险与窗口期;他不是成本核算员,却能用数据将每一笔资源配置最大化。他就是中铁物贸成都公司西藏经营中心党支部书记、总经理蒋绍义——一位将“链”植根雪域、以“铁”铸就忠诚的共产党人。
劳模-成都分公司蒋绍义.png
让链条贯穿“最后一公里”
在雪山峡谷之间,有一条钢筋之链,它连着千里之外的钢厂与高原上的项目部,连接着央企战略与国家工程。对这条链的守护,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高寒缺氧、交通受限、突发频仍下的攻坚战,而蒋绍义,就是这场战役的“总指挥”。
51c81d0d9816cbfdd8cb0f32ff859ea.jpg
2024年,中国中铁西藏某重点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工程主材需求激增、施工节点紧迫、自然环境愈发严苛。面对重重挑战,蒋绍义没有后退,而是带领团队在拉萨、日喀则、林芝等地高强度奔波。他亲自勘查物资周转路径、统筹属地资源储备、实时动态调整运输策略,建立起“川藏联供+属地周转+现场响应”的三位一体链条保障体系,实现全年“零断供、零延误、零返工”,为重大工程提供了坚如磐石的物资支撑。
“在这个地方,钢材不是‘送达’,而是‘抵达信任’。”蒋绍义常说。为了确保关键批次物资能在关键时刻准点抵达施工现场,他数十次跨越冰雪山路赴库房协调装卸细节;他曾与运输队伍在暴雪封路中用铁锹“挖”出通行通道,只为不延误工期一小时。
这份超越常规的坚守,源自他对“高原责任”的深刻理解。他深知,钢筋水泥是看得见的基础,而链条管理则是看不见的命脉,稳链就是稳工程、稳系统、稳发展。
把每根钢筋都打磨成价值“刻度尺”
在高原守链,不只是运输通畅,更是全流程协同。在蒋绍义眼中,西藏不是“边远艰苦”,而是系统价值创造的“高地”。他带着“系统价值最大化”的管理理念,在雪域高原开展一场“现代物流革命”。
他洞察市场脉搏如观掌纹,于纷繁变幻的行情中游刃有余,总能以远见卓识捕捉价格波动的先机。面对大宗主材价格起伏不定的挑战,他始终保持高度敏感与冷静判断,精准研判供需走势,科学规划采购节奏,巧妙避开价格高点,以“稳”应变、以“准”制胜。2024年,围绕股份公司及投资公司在高原区域的重点项目群,他深度融入业务前线,主动对接项目建设需求,统筹策划集采布局,打通计划、采购、运输各环节“任督二脉”,以系统思维谋全局、以精细管理控成本,不仅为企业赢得了价格洼地的战略机遇,更为项目累计节约采购成本约500万元,真正发挥了“保障供应、降本增效、价值创造”作用
这一年,是高原之上项目集中推进的一年,也是他价值创造能力充分释放的一年。他以精准高效的专业执行力,将一串串采购数据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为企业供应链条注入降本增效的强劲动能,充分彰显出其在复杂环境下统筹资源、驾驭市场的非凡能力和核心价值。在他的带领下,西藏经营中心全部超额完成公司下达指标,得到了公司、业主的一致好评,已然成为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每一根钢筋,都要锻造成系统利益的刻度尺。”这是他反复强调的准则。守的是主材,更守的是系统运营的生命线。
山河失序时,他是那不动的脊梁
2025年1月7日9时5分,西藏日喀则突发6.8级强烈地震。山体滑坡,沟壑断裂,道路阻断,通信中断,原本就复杂艰难的高原保供体系瞬间陷入瘫痪,断水断电,物资告急,人员安危未明。
2.2025年1月7日西藏发生6.8级地震,中铁物贸成都分公司党员运送救援物资并前往震区抗.jpg
消息传来时,蒋绍义正在拉萨协调高原物资调运。他没有迟疑片刻,第一时间中止既定安排,紧急集结应急物资和运输人员,亲自带队赶赴震区外围中转点。没有动员会、没有仪式感,只有一句简短却坚定的话:“走,越早越好。”
那是一段与时间赛跑、与灾难正面交锋的日子。他顾不上高反,也无暇思考自身安危。在道路刚刚恢复临时通行的窗口期,他第一个带队进山。
面对质疑“现在进山太危险,要不要再等等”,他只是平静地回答:“等什么?人困在里面,一分钟都不能等。”
最危险的塌方路段,他亲自下车踩踏路基的松动程度,蹲在泥水中比划出车辆可通行的路径线;最混乱的现场,他站在装卸区调度人力物资,将200顶帐篷、200件军大衣及棉被、50箱方便面、1000片暖宝宝贴、30盏头灯等应急物资送到救援手中。他的鞋底被碎石磨穿,嗓音因寒风和喊话变得嘶哑,但他从未离开现场一步。
“我们不是送货,是去救命。”这是他当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他深知,此刻运输的不只是物资,而是灾后第一批温暖与秩序,是一条被信任托付的“生命通道”。
“高原已够苦了,你还冲进震区,不怕出事吗?”有人曾这样问他。他只是轻轻一笑:关键时候,就该我们站出来。”
这场地震,是一次地理的撕裂,也是一场组织的淬火。在最混乱最危险的72小时内,蒋绍义和他的同事们作为后方与前线之间的“生命纽带”,每一次决策、每一次调度、每一次协调,都体现了责任与担当,成为支撑灾区“挺过72小时”的重要基石
把党旗插在最冷的地方,把温暖送到最远的角落
作为西藏经营中心党支部书记,蒋绍义始终坚信,越是艰苦之地,越要用坚强的党组织去引领方向;越是任务最重、链条最末的地方,越要把党旗插在最前线。他带领支部扎根雪域高原,以实干和信念树起了“雪域先锋”的鲜明旗帜。
一次,经营中心一名员工突发疾病,病情紧急,必须尽快前往成都治疗。但由于高原反应叠加身体虚弱,患病员工已无法乘坐飞机和火车,常规转运手段全部受阻,家属情绪焦急,现场气氛一度陷入低谷。得知这一情况后,蒋绍义当即作出决定:不等、不拖、不开会,立即启动“党员应急响应机制”,亲自组建“护送小组”,全力保障患病员工转运。
“你们的车就是我们的救护车,你们的肩膀就是组织的依靠。”出发前,他这样说。没有片刻犹豫,没有一声抱怨,他们一边准备氧气瓶、急救药品和食物,一边迅速核实路线天气,连夜驱车出发,踏上了一段2000多公里、跨越生死的征程。
从海拔3700米的高原到成都平原,他们翻越五座雪山、穿过十余个塌方风险路段,经历风雪、塌方、结冰、氧气稀薄等多重挑战。两人轮流驾驶、昼夜不歇,一人驾驶一人照看病人,时时监测血氧、调节姿势、安抚情绪,他们甚至用身体护着患病员工,以免颠簸过猛影响病情。车窗外风雪呼啸,车厢内却温暖如春。
这一次护送,是雪域高原的特殊一课,是一场跨越生死、超越血缘的信任接力。它不仅体现了党员的责任担当,更诠释了支部“让党旗飘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的庄严承诺。正是这样的点滴善举、危难之举,构成了“雪域先锋”最温暖、最动人的底色。(文:沈潇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