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2|回复: 0

从“汗水经济”到“智慧经济”的跨越 ——山西焦煤西山煤电东曲矿智慧赋能创新提效

发表于 2025-6-26 10:22:5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出版日期:2025-06-26   A03版●企业   山西工人报  


本报记者贺芳芳

在山西焦煤西山煤电东曲矿的千米巷道里,“智慧赋能、创新提效”的理念正转化为生动实践。该矿以“减轻职工劳动强度”为民生工程核心,通过“机械替代”的科技赋能与“细节革新”的创新改造,在智能化生产中书写智慧赋能职工减负提效的新篇章。

数据“代跑”:让传统工序“一键升级”

曾经,机电设备巡检是项体力活——巡检员在风机房逐一巡视并在本上记录,一趟下来不仅费时,还不能有丝毫差错。如今,该矿自动化小组研发的“二维码巡检系统”让这一场景彻底改变。每台设备粘贴专属二维码,巡检员只需扫码即可实时上传温度、振动等参数,系统自动进行异常预警。

物资领用流程的革新更堪称“数字化逆袭”。过去领配件要跑五六个部门盖章,一趟流程跑下来短则半天、长则一天。如今,经营管理考核系统实现“指尖上的物资管理”,让数据代替职工“跑腿”,把所有资源全部整合进系统,物资入库、申请、领用、出库、使用、回收、复用全在线上进行,不仅减少了繁琐的手续,还降低人工核对环节的工作强度,避免了传统人工核对方式耗时费力且易出错的弊端。流程都在线上,账目更准确,数据更可靠。

“细节革新”:小改动里藏着大关怀

在东曲矿,“减负”不是简单的设备替代,而是从职工的操作细节中挖掘创新灵感。

该矿外运二队的“刮煤神器”便是典型案例。针对洗选后浮煤黏附皮带、职工需频繁弯腰清扫的难题,职工任进生跨界借鉴汽车雨刮的原理,用废旧钢板和报废皮带制作“刮刀式刮煤器”。装置固定在皮带下方,运转时自动刮落浮煤,配套喷水装置同步降尘。“过去每班弯腰两个小时扫煤,现在站着看设备运转就行,托辊使用寿命还延长了3倍。”任进生说道。“刮煤神器”的发明让皮带机月均多运行10小时,相当于多运煤7500吨,更让职工彻底告别“一身泥汗”的作业状态。

该矿运输四队的“可调式支护模具”则演绎着“机械替代木工”的传奇。以往水沟扩挖支模时,职工需根据沟宽反复切割木棒,4个人一天最多完成20米支护,木屑飞溅,很辛苦。职工田少帅研发的模具通过控制杆调节侧板间距,无需切割即可适配不同宽度的水沟,两个人每天轻松完成60米支护,还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数据显示,东曲矿近3年累计完成职工创新项目200余项,“减负提效”的背后是“智慧赋能”的创新发展。

东曲矿这场“减负革命”不仅是煤炭行业智能化转型的缩影,更是“以职工为中心”发展理念的落地实践———当每一处改造都瞄准“让工作更体面”,当每一项创新都围绕“让劳动更高效”,东曲矿正用科技温度与人文关怀,勾勒出新时代矿山的高质量发展图景。从“汗水经济”到“智慧经济”的跨越中,东曲矿正轻装上阵,走向更具创造力的未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