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帖最后由 dqqjk 于 2025-6-26 19:03 编辑
2025第六期卷首语 当心葳蕤之困 ■夏晓凌
半夏6月,班组之家庭院正在经历一场意想不到的叛乱。
那几片曾让人流连忘返的草坪绿茵,如今却成了甜蜜的负担——草茎以每日可见的速度不知疲倦地窜高,若两日不修剪,它们就会嚣张地蔓过花畦,将精心培育的月季、百合裹进绿色的漩涡里,明代文震亨在《长物志》中所述“斋前叠石为山,不贵高大,贵有致”的园林意境,此刻竟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我握着剪刀的手悬在半空——既渴望留住这蓬勃的绿意,又恐惧它不受控的疯长。这大概就是古人所说的“葳蕤之困”吧?
从春到夏,蝴蝶一直是庭院里最诗意的访客。看着它们时而在金银花的藤蔓与月季丛中穿梭嬉戏,时而停驻在花瓣上彩翼轻颤,就禁不住感叹岁月静好,时光诱人,仿佛整个庭院都沉浸在甜美的梦境里。可夏至这天我们浇花时惊觉,那些曾被蝴蝶亲吻过的花树叶片上,突然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咬痕豁口,有的花树只剩光秃秃的树干在风中瑟缩。细看之后恍悟——原来那些美丽的访客,在翩跹起舞时悄悄留下了“礼物”,它们产下的卵竟孵出了贪婪的小虫,日夜不停地啃噬着生命的绿意。最令人心惊的是,仅在一棵爬藤月季上,就捉到了二十几只肉滚滚的青虫,它们蠕动着肥硕的身躯,所过之处只留下光秃秃的叶脉,其他花树也未能幸免。这场始料未及的叛乱,让美丽的小院瞬间变成了战场。我和花匠戴上园艺手套,拿着镊子,开始了与这些不速之客的较量。每捉到一只虫子,都像是收复了一寸失地,但看着满地狼藉的落叶,又不禁为这份迟来的警觉感到懊悔。
池塘也加入了这场叛乱。原来的一池碧水此刻变成了一块绿毯,这是春天康老师购买的水葫芦泛滥成灾的结果,只能任由工人用渔网把它们打捞上来毫不留情地扔掉,以便让水下的游鱼见到天日。
菜园里桑葚、蓝莓熟极自落的声音已成夏日晨曲,《齐民要术》里记载的时令蔬菜,此刻也正以惊人的速度完成它们的生命周期:白菜舒展着玉雕般的叶片,茴香举起伞形花序,韭菜则像绿色的箭矢不断破土而出,吊垂的黄瓜排成迎宾的队列……面对这场丰饶的暴动,我们除了发动亲朋好友前来平息之外,不得不做出残酷的取舍,有的扔掉,有的剁碎喂鸡。尽管如此,每天,厨师们还会在先吃谁后吃谁中纠结,就像职场中突然降临的机遇,当它们成群结队而来时,反而成了需要抉择的负担。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的豪迈,在现实的消化能力面前终要妥协。
当黄昏给庭院镀上琥珀色时,我突然明悟:自然的馈赠需要以警惕之心接纳。蝴蝶在授粉的同时埋下虫患,雨水滋养万物也会催生泛滥,就连温驯的草木,也有挣脱束缚的野性。这或许就是生命最深邃的寓言——所有葳蕤繁华的背后,都藏着秩序与混乱的永恒角力,生命的狂欢与秩序的失控往往相伴而生,如同庄子梦中的蝴蝶,在羽化登仙与作茧自缚之间,永远摇摆着辩证的双翼,这不就是葳蕤之困吗?
“葳蕤之困” 意指因过度繁盛、华丽或复杂而引发的困境、忧虑和负担。它强调的是盛与衰、荣与枯、表与里、华丽与艰难之间深刻的矛盾与张力,带有强烈的哲理意味和文学美感。简言之,就是繁华背后的烦恼或盛名盛景之累。这现象在我们的人生和职场中随处可见,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表面上看起来风光无限、成就斐然,如名望、财富、社交圈等都很葳蕤,但实际上却因此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责任、束缚或内心的空虚、焦虑等困境。比如得到、完成乃至成功、荣誉的背后,实则是耗费心力、资源或者掩盖了内在的问题,导致步履维艰;比如一名被推举到班长岗位的技术能手,伴随其升职荣耀的是内心在选择走技术路还是走管理路的患得患失;再比如职场中项目井喷时的分身乏术、人生路上机遇蜂拥时的选择困难;还比如我们目前正热火朝天进行的安全管理标准化班组创建,声势浩大的背后会不会有管理上的疏漏和失控,蜂拥而至的班组中会不会有滥竽充数的存在,年终测评的专家们会不会有失之偏颇的打分,你争我赶的前行中会不会疏忽了居安思危的思考和预案以及对方向目标的矫正,与企业的共同创建中会不会出现误导、怪圈和虎头蛇尾……这些纠结和烦恼告诉我们,所有旺盛的生命力都暗含着管理成本,南宋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欣喜,终究要面对“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管理难题。但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专著《园冶》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一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核心理念告诉我们,应对之策或许就在顺应自然节奏的智慧里。
生命终究要在葳蕤与疏朗之间寻找支点,如同6月的光照,既要催发万物生长,又需留出呼吸的空隙,6月葳蕤中的困局,恰似我们人生鼎盛时的隐忧。一年行半,面对自己过剩的才华、工作的激情、炙热的情感,还有那些令人沉醉却可能伤身的爱好,我们无需总是在保护与割舍间徘徊,而是要有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澄明,接纳烦恼作为自己的生命年轮;用转化之智,将阻力转化为雕琢自我的工具,走超越之道,达成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的豁达。
当心葳蕤之困,既要有道家“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守柔顺势,回归自然以避祸”的智慧,又要有儒家“中庸节制、执两用中,调和繁盛与危机,避免极端化”的思维,还要有道家“节用尚俭、批判奢靡,警惕华丽表象下的资源虚耗与社会失衡”的意识,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我们既要像蝴蝶般追求生命的绚烂绽放,又要如园丁般保持清醒的审视;既要欣赏繁华盛景,又要预见繁华背后的危机。这种辩证的生存智慧,正是古老东方哲学给予现代人的珍贵启示——在进取与克制、繁荣与简约、发展与可持续之间,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让生命既能如夏花之绚烂,又能似秋叶之静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