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回复: 0

吉林长春:工厂变公园,公园变剧场

发表于 2025-6-29 08:35:1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光明日报记者 任 爽 光明日报见习记者 张 楠
  斑驳剥落的墙皮,蜿蜒锈蚀的输水管道,锈迹斑斑的抽水泵……在吉林长春水文化生态园15号楼建筑内,吉林省首部工业遗址演艺新空间剧目——《南岭1932》正在以旧厂房原貌为布景的空间中精彩上演。
  剧中,主人公韩秋实以记者身份秘密搜集日本关东军重要情报和滔天罪行。然而,其与重要潜伏人员沈林竟遭叛徒出卖、身份暴露,“南岭水厂”联络点也遭受严重破坏。
  “15号楼原来是个送水泵站。我们的故事背景就在这里。布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厂房原始风貌,仅对空间进行必要的功能性改造,厂房被巧妙地划分为包括1930年的长春街头、老字号商铺、歌舞餐厅以及主人公家在内的4幕场景。”《南岭1932》导演邢岩说。
  长春水文化生态园的前身长春市第一净水厂始建于1932年,是老长春人口中的“南岭水厂”。“这里的供水设备曾领先世界,填补了长春市的供水空白。每天,源水流经一个个环节、历经一道道工艺被净化为清水,流入长春的家家户户。南岭水厂如此不停歇地运转了80多年……”园区讲解员李姗泽动情讲述着,2015年,南岭水厂完成了净水使命并迁址,这片厂区作为工业遗迹被保留下来。
  长春城投文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荧光介绍:“市里要求按照‘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绿化资源、最大限度尊重历史文化遗迹、最大限度塑造城市生态活力’的原则进行改造建设。因此,遗址改造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及生态植被,最终形成36栋‘新老融合’建筑群,免费对公众开放。”
  2025年3月,“变身记”再次在长春水文化生态园上演——通过“南岭1932戏剧空间”项目,长春对工业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开启又一次有益尝试,为市民游客带来了新体验,也实现了工业遗址保护与文艺作品创新的完美融合。
  骄阳六月,步入不断“活”起来的长春水文化生态园,可以看到108件老旧净水设备蝶变为装置艺术,遍布园区各处;原第一套净化系统配套车间如今已成为展陈《长春百年供水历程展》的博物馆……
  在长春,工业遗存协同文旅发展的创新探索不只发生在长春水文化生态园里。新中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的洗印车间、摄影棚向游客讲述着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曾经的国内最大轮式拖拉机生产基地——长春拖拉机厂变身“长拖1958”文创园,在保留老厂房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将工业文化与现代生活融合,设有工业主题展览馆、书店、剧场,定期举办音乐节、艺术展等活动,打造年轻人的潮流文化聚集地。
  如今,在长春,工业遗址不仅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文化记忆,也是推动文旅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新载体,已成为传承优秀文化、提振精神力量的新地标。
  《光明日报》(2025年06月29日 04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