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529|回复: 0

依靠科技力量 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道路

发表于 2011-9-28 15:45:5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国有色网 2011年9月24日 来源:中国有色金属报
责编·作者:李幼玲
——访中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伯云
  日前,本报记者就有关有色金属科技大会的召开、科技创新及人才强企战略采访了中南大学校长、工程院院士黄伯云。黄伯云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有色战线的科技工作者,对我们的科技工作者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和信任,他希望科技工作者一定要勇挑重担,要树立敢担当、能担当、善担当、乐担当的精神,全身心投入到自己所担当的任务和责任中去,为服务国家和有色行业的长远发展建功立业。
  记者:您是如何看待有色金属行业的技术创新?
  黄伯云:改革开发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逐步形成了依靠技术创新的“推力”和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拉力”的双力驱动体系,解决了有色金属工业发展中的一些瓶颈问题,大幅度提升了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主要体现在:
  一是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高效地下采矿、系列大型浮选机、选矿拜耳法、系列大型预焙铝电解槽、铝电解重大节能技术、富氧熔池熔炼、闪速熔炼、1+4热连轧、8~12英寸大直径硅单晶等重大科技成果不断产出,采、选、冶主要工艺技术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装备陆续出口。
  二是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指标明显下降,节能减排成效显著。2010年,铝锭综合交流电耗为13979千瓦时/吨,比“十一五”初期下降718千瓦时/吨,节电116亿千瓦时,提前达到国际原铝协会制定的2010年世界原铝电耗降到14600千瓦时/吨的目标;氧化铝能耗为632.4千克标煤/吨,铜、铅、电锌冶炼综合能耗分别为360.3千克标煤/吨、453.5千克标煤/吨和946.6千克标煤/吨,分别比“十一五”初期下降21.2%、39.4%、16.4%和24.1%。
  三是有色金属高新材料支撑了国家重点工程和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发展,自主开发研制了一系列我国航空、航天、现代交通等方面重点工程所需要的高性能有色金属材料,在新一代高性能有色金属合金和信息功能材料及相关元器件、新型储能和清洁高效能量转换材料、光伏、光热发电新能源用高性能基材、生物医用材料等方面高新产业布局初步形成。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转折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技的力量,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道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要着力解决能源、资源、环境等方面的重大瓶颈性问题,必须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助推器”的作用,寻求重点突破并实现跨越式发展。
  记者:通过科技大会能否给我们行业科技工作者提一些建议?
  黄伯云:全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大会的召开是我国进入“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建设创新型有色金属工业强国,将具有里程碑意义。主要的体会和看法是:
  要明晰形势,把握机遇。“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转折期。在此期间,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步伐将明显加快,若干重大战略工程,如大飞机、空间站等,将进一步实施,这些都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赋予了更高的历史使命和重大的发展机遇。但是,也要清楚地看到,伴随机遇的将是对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提出的新使命、新要求、新模式,如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摩擦将增加、原料获取成本加大;资源日益短缺,对行业发展制约加剧;成本上升,行业利润稳步增长将受到威胁;市场价格波动更加剧烈,企业经营管理者面临更高素质要求;产能结构同质化趋向依然严重,中低端产品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重组加快、资源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因此,作为科技工作者,要树立战略思维和全球眼光,把有色金属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高度。
  要敢于创新,勇挑重担。“十二五”期间,我国要发展战略新兴产业,要解决能源、资源、环境和气候等方面的重大瓶颈性问题,必须要突破一大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这就要求科技工作者必须有敢于创新的精神。
  要众志成城,形成合力。一项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往往依靠跨部门、跨领域、多学科的大兵团作战才能完成,往往要通过产学研合作才能有效实施。我们中南大学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集成了60多名成员的力量,历时近20年的时间,才取得了系列突破;取得的另一项科技成果——铝资源高效利用和高性能铝材,差不多集中了全国最有优势和特色的铝冶炼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经过10年的努力才磨剑成峰。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要有大局观,要有团结协作,才能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
  记者:您怎么看待人才资源?如何造就一批有色金属领域的领军人才?
  黄伯云:人才资源是永不枯竭的战略资源。企业要做大做强,关键在于提升核心竞争力,根本在于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下,有色金属企业应制定和全面实施“人才兴企,人才强企”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人才强企,首先是要培养好人才、用好人才,企业要大力推动重大项目、关键技术、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整体联动。抓好重大项目的设计和领军人才的培育工作,通过承担一批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重要、重大项目,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的同时,造就一批有色金属领域领军人才,汇聚一批一流团队,以此不断提升其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能力。加大海外高科技人才吸引力度,发现和培育关键技术人才;发挥老专家传帮带作用,培养关键岗位接班人才。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加强一线创新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特别要注重挖掘和培育复合型科技管理人才。
  因此,企业必须要用战略的眼光看待人才工作,形成育人、引才、聚才、用才的良好环境和政策优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