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国有色网 2011年9月24日 来源:中国有色金属报
责编·作者:李幼玲
——访中铝河南分公司技术研发中心主任吴红应
9月19日,全国有色金属科学技术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会上,记者采访了获得优秀科技管理工作者的中国铝业河南分公司技术研发中心主任吴红应,在谈到对此次科技大会的最深感受时,吴红应这样告诉记者,他在有色行业已经工作了20多年,对有色金属行业有着深厚的感情,对此次科技大会感受很深:“我觉得会议开得很好,特别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名誉会长徐匡迪把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的难点说得很到位,对我们有色行业来讲应该怎么做,徐匡迪举了很多例子,比如有色行业品种非常繁多,他希望有些方面要像日本学习,把产品做得更细一些,更强一些,更深入一些。同时,从国防和高科技方面对新材料、材料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徐匡迪希望我们有色行业在新材料的深度发展上和研发上多投入一些人力物力和财力。”他认为,随着资源的匮乏,和对新技术要求的不断加大,人力和资金投资这方面是有色金属企业发展的要点。
吴红应还说,按徐匡迪的话说原来我们的GDP增长是11~12%,现在一定要控制到8~9%,说明原来我们注重的是量,现在更注重质了。目前有色行业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全国现有的100多个产业中,90%以上的部门需要使用有色金属产品,大概95%的物质部门与75%的非物质生产部门需要消耗有色金属。有色金属行业要向高端发展,与国际先进技术竞争,必须要有更尖端技术,徐匡迪说:“技术是买不来的。”这句话虽然很简朴但是很有高度,这句话也让吴红应想起曾经在一本书中看到关于中国的汽车工业的一些说法,中国的老一代很多人都说,我们现在拿来主义先用一用,到一定程度我们自然就会了,现在中国的汽车工业经历了20多年后,结果满街跑得基本上没有自主品牌,这就印证了徐匡迪说的技术是买不来的。尤其是中尖端的技术如果你不去研发,你不去投入,你是拿不到这些高尖端技术的,是难以进入世界强林的。
对此,吴红应深有感触,我们在和别人的合作中,如果只是拿来人家的技术投产,而不进行下一步的研发,不把真正的技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那永远都是跟在别人后面,因为高尖端的技术人家不会卖给我们,吴红应认为不管是央企还是民企都应该提出在科学技术研发上一定要有更多的人力和更多的财力来做这件事情。从他20多年的经历来看,民企和央企一定要互相学习,学习的最终成果是这个行业做得更大做得更强,要相互吸收各自的优点,摒弃自身的缺点,这样我们有色行业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
记者:在尊重人才、尊重劳动、给人以宽松的环境方面,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吴红应: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第一生产力的核心是人才,谁拥有了一流的人才,谁能成为一流的企业。做优做强企业,就必须将发现人才、培育人才、留住人才作为公司的发展战略,统筹安排,持续实施,并形成常态化机制,营造一种尊重人才、尊重劳动的良好工作氛围。
尊重人才首先是给科技人员绘制一个良好的愿景,提供一个宽松的平台,铺就一条晋升的通道,从点滴做起,真正做到人尽其才。二是加强企业的再培育,培育科技人员对企业文化的深度认同,培育科技人员在行业的知识广度,培育科技人员对企业发展的强烈追求。不论是培育的人才,还是引进的人才,都要不断升华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和对事业的激情。三是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允许科技人员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无论是企业发展本身提出的思考,还是科技工作本身提出的问题,都要允许并支持科技人员广开言路,大胆尝试,使之压力和责任共担,真正体现科技人员在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支柱作用。
记者:现在很多企业提出实施全员创新行动计划,您认为建立哪些激励机制,能营造更好全员创新氛围?
吴红应:实施全员创新是现代企业的共识。实现全员创新行动计划,首先是建立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使广大员工对企业有强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大家对企业发展的无限热情。其次是在做强企业的同时,能敏锐地捕捉市场机会,有一个高屋建瓴的管理者团队,能够带领大家时刻紧跟时代的节拍,不断创新,展现给广大员工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企业愿景。三是建立一套公平公正、让优秀创新员工不断脱颖而出的常态机制。合理化建议优胜奖、科技项目贡献奖、产业化项目提成奖、献计献策的信息通道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创新型的员工,创新型的管理者,创新型的激励制度是实施全员创新行动的三大法宝。
记者:如何发挥科技在有色行业节能减排中的作用?
吴红应:有色金属企业属“二高一资”行业,节能减排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新工艺的开发、新技术的应用、新设备的研制以及配套政策的出台是科技在有色行业节能减排中发挥作用的条件和基础。氧化铝生产中选矿工艺的研究,进口三水软铝石的应用,溶出器、蒸发器、焙烧炉等设备的大型化,各工序余热的利用,以及水的综合利用等都是科技工作的重点;废弃物的利用是科技的又一课题,虽然近几年粉煤灰(如生产化学品氧化铝),选矿尾矿(如制陶),赤泥(如选铁)有一定程度的利用,但总量仍较少,所占比例都不够大,如果思想再解放一点,行动再快一点,政策再优厚一点,那么节能减排工作会有长足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