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2|回复: 0

【助力写作】汪曾祺对听雨的描写

发表于 5 天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飞燕 66

古人听雨,听的是心情的波澜起伏。

是“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里亡国之君的愁肠百结。

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中乱世孤臣的悲壮慨叹。

那雨滴落在屋瓦、荷叶、石阶上的声响,似心灵的回响,映照出人生百态与万千思绪 。

李商隐在巴山的夜雨中,听出了无尽的思念。“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窗外雨潺潺,他漂泊异乡,独对孤灯,思念远方的妻子。期盼着相聚,回味此刻的孤独,那雨里藏着的,是剪不断的柔情。

陆游于风雨交加的夜晚,听出了壮志豪情。“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风雨敲窗,年迈的他卧于病榻,可心中仍念着战场。这雨承载着他的爱国热忱与未酬壮志。

李清照在国破家亡后,听出了凄凉悲苦。“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黄昏细雨,打在梧桐叶上,声声揪心。

她历经丧夫、漂泊之痛,国破家亡的哀愁如这细雨,缠缠绵绵。

而蒋捷的《虞美人·听雨》,更是以听雨为线索,道尽一生的起伏。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那雨满是青春的欢愉与懵懂。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此时的雨是漂泊的愁绪,是山河破碎、身世浮沉的无奈。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少年词人的浮华春梦,戛然而止。这雨是千帆过尽后的平静,超脱的表象下却藏着彻骨的悲凉。

而今,生活在国富民强的时代,听雨已不再是为了排遣羁旅愁思或家国之叹。

当今天的雨滴落在书页上,我们听到的是对生活的热爱,是喧嚣尘世中独一份的宁静与从容。

像汪曾祺先生这样,听的是孩童般的天真意趣,是藏在万物生灵里的温柔哲思。

汪曾祺:
雨真大。
下得屋顶上起了烟。大雨点落在天井的积水里,砸出一个一个丁字泡。我用两手捂着耳朵,又放开,听雨声:呜——哇;呜——哇。下大雨,我常这样听雨玩。
雨打得荷花缸里的荷叶东倒西歪。
在紫薇花上采蜜的大黑蜂钻进了它的家。它的家是在椽子上用嘴咬出来的圆洞,很深。大黑蜂是一个“人”过的。
紫薇花湿透了,然而并不被雨打得七零八落。
麻雀躲在檐下,歪着小脑袋。
蜻蜓倒吊在树叶的背面。
哈,你还在呀!一只乌龟。这只乌龟是我养的。我在龟甲边上钻了一个小洞,用麻绳系住了它,拴在柜橱脚上。有一天,不见了。它不知怎么跑出去了。原来它藏在老墙下面一块断砖的洞里。下大雨,它出来了。它昂起脑袋看雨,慢慢地爬到天井的水里。
时光流转,雨声依旧。
古人在雨滴中打捞命运的叹息,今人于雨幕里寻觅生活的诗意。
我喜欢听雨,滴答,滴答,就像天空打给大地的电话。
这雨,是温柔绵长的絮语,是湿润润的希望。
穿越了千年时光,依然轻轻叩击着我们的心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