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2|回复: 0

在繁华里懂得节制与敬畏

发表于 4 天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帖最后由 张丽 于 2025-6-30 20:28 编辑


庭院里的草坪疯长,蝴蝶留下贪婪的幼虫,池塘的水葫芦泛滥成灾,菜园的蔬果熟极自落——这些看似美好的生命盛景,却构成了令人疲惫的"葳蕤之困"。
当我读到这段文字时,仿佛看到了自己生活的缩影:那些曾经渴望的成就、积累的财富、扩大的社交圈,如今却成了需要精心修剪的草坪;那些最初带来欢愉的爱好与情感,有时也会如蝴蝶幼虫般啃噬内心的平静;那些蜂拥而至的机遇与责任,恰似熟透的果实,来不及采摘就已腐烂在枝头。葳蕤之困,原来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普遍的生存状态。
葳蕤之困的本质在于生命力的悖论——所有旺盛生长的事物都包含着自我毁灭的种子。庭院中的植物越是茂盛,越需要人工修剪;蝴蝶越是翩翩起舞,越可能留下吞噬花叶的后代;蔬果越是丰产,越面临取舍的难题。这种悖论在人类社会中同样显著:技术发展带来便利也制造依赖,财富积累创造安全也滋生焦虑,社交网络连接人群也加剧孤独。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上升的路和下降的路是同一条路",正是对葳蕤之困的古老洞察。我们追求的一切繁华,都内在地包含着它的反面。
面对葳蕤之困,中国传统智慧提供了三种互补的应对之道。道家的"守柔顺势"启示我们尊重自然规律,不强行干预生命的盛衰循环;儒家的"中庸之道"教导我们在放任与压制间寻找平衡点;墨家的"节用尚俭"则提醒我们警惕繁华表象下的资源虚耗。在庭院管理中,这意味着既不过度修剪草坪以致失去绿意,也不放任其疯长淹没花畦;既欣赏蝴蝶的美丽,又及时清除其幼虫;既享受丰收的喜悦,又懂得适时的取舍。
这种智慧同样适用于现代生活:我们需要在进取与克制、积累与舍弃、社交与独处之间保持动态平衡。葳蕤之困最终指向一种生命美学——在绚烂与静美之间寻找支点的艺术。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澄明,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的豁达,都是对这种美学的诗意表达。真正的生命智慧不在于单纯追求葳蕤或刻意保持疏朗,而在于理解二者间的辩证关系,在适当的时候催发生命,在必要的时候修剪枝桠。
就像六月的光照,既要足够强烈以催发万物生长,又要留有间隙让生命呼吸。这种平衡不是静态的完美状态,而是需要不断调整的动态过程。读完这篇文章,我对自己生活中的葳蕤之困有了新的认识。那些曾经令我焦虑的过度积累、难以抉择的机会、应接不暇的责任,现在看起来不过是生命丰盛的另一面。我不再单纯羡慕"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清新,也不再恐惧"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繁茂,而是学会在二者之间寻找属于自己的节奏。葳蕤之困不再是需要摆脱的烦恼,而是生命丰盛的证明,是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甜蜜负担。在这个物质与信息都过度丰盛的时代,或许我们最需要的不是更多的获取,而是学会像园丁一样,既有欣赏繁华的审美,又有修剪枝桠的勇气,在葳蕤与疏朗之间,找到那个让生命真正绽放的平衡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