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6|回复: 0

依托全省统一平台,实现7×24小时“云端响应” 这里的法律服务暖“新”又贴心

发表于 6 天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通讯员杨乐乐、唐晔琪报道 “我送外卖进小区时,被正在关闭的电动门撞伤了,想问问该如何索赔?”近日,外卖骑手小孙带着一身疲惫来到杭州市上城区清波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焦急地向工作人员求助。

  在得知小孙因小区公共设施故障受伤引发赔偿争议后,工作人员立即引导小孙来到服务站公共法律服务自助机前。轻点屏幕、输入信息、视频连线——不到1分钟,系统便自动匹配了一名擅长侵权纠纷的律师,通过远程视频的形式为小孙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

  “首先得确定责任方是物业还是设备方,误工费则要根据你的误工时间和收入证明来算……”从责任划分到赔偿数额,律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小孙一一解释。若电动门存在故障或物业未设置警示标志,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追究物业的安全保障义务责任;若涉及设备质量问题,还可追加生产方为赔偿主体。同时,针对骑手收入证明难的问题,律师建议提供平台接单记录、银行流水等作为佐证,若协商无果可通过街道调解组织或向法院提起诉讼。

  5分钟后,小孙紧锁的眉头逐渐舒展:“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联系到律师,咨询不用花钱,效率还这么高!”

  小孙的经历,正是上城区基层公共法律服务“智慧化”升级的缩影。清波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引入的公共法律服务自助机,集成法律咨询、文书生成、案件预约等功能,依托全省统一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实现7×24小时“云端响应”。无论是辖区居民、外来游客,还是外卖骑手、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只需拨打电话即可接入专业律师资源,打破了传统线下咨询的时间与空间限制。

  “自助机‘即问即答’的模式,可以让群众在最短时间内获得专业指引,避免因证据缺失或时效延误而错失维权良机。”上城区司法局清波司法所工作人员介绍道。

  今年以来,上城区司法局聚焦“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建设,在不断优化服务效能的同时,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活动,有效提升群众法治意识,推动公共法律服务深入人心。

  整合资源,打造宣传阵地

  按照“1+3+N”总体布局,上城区司法局构建起全区统一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和热线平台,推动区、街道、社区(村)三级实体平台规范化。全区224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点)、233个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指引牌以及18台公共法律服务自助终端设备,在提供法律服务的同时,还成为法治宣传的前沿阵地,清晰的标识让群众能快速获取法律服务信息。此外,南星街道复兴商圈法治驿站、“幸福邻里坊”公共法律服务站等特色平台在为周边居民和企业提供服务的同时,积极开展法治宣传。今年来,全区各公共法律服务站点共开展法治宣传活动86场,受众1000余人。

  深入重点项目,扩大影响力

  将公共法律服务宣传融入街道重点工作,在产业社区建设、市场改造等项目中,发挥律师、人民调解、公证服务等职能,为项目提供法律支撑的同时,让更多人了解公共法律服务的作用。如四季青街道在区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尚法新驿”公共法律服务点,安排律师定期值班,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并开设“四季小哥成长营”系列法治课程,通过案例解析、互动问答等形式,引导新就业群体知法用法。

  拓宽路径,优化公共法律服务站点

  上城区司法局联合闸弄口街道设立“移动公共法律服务站”,在社区、学校、企业等地轮流设立临时站点,以流动式、多站点的“现场受理+即时解答”形式,实现公共法律服务从“坐等服务”到“上门服务”的转变。聚焦青年人才发展需求,联合彭埠街道设立尚橙寓公共法律服务点,将法律服务资源下沉至人才公寓等新型社区,通过开展公益律师讲座等方式,为青年人才提供多层次公共法律服务,打造青年人才专属的“法治前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