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演 悦行之
起草应急文稿是一项极具考验的任务,不仅考验我们的文字功底,更考验我们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思维能力及心态调整能力。近期连续起草了多个时间节点较紧的文稿,尽管最终结果都很好,但回过头来看,起草过程中发现有的文稿涉及内容接触较少,掣肘于专业部门,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感;有的类型平时练笔较少,在整体把握上还不够精准;有的思考不够深不够细,为了“赶进度、交任务”,剪刀加浆糊的痕迹明显,有理没说清。总之,经验有之,教训更多。空闲之余,总结一二,以期往后少走些弯路。
1.领会意图,找准方向不跑偏
起草应急文稿的首要任务是把准定位、把握意图,明确最终是要实现何种目的。接到任务后,首先要回答好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详细掌握文稿起草的背景,不管是紧急通知、紧急会议、突发事件、临时行程,一定要对该项工作的来龙去脉摸清摸透,从大方向上明确思路。二是“要什么”。一方面,要通过多方渠道了解领导对于文稿有何具体要求,有了领导的指导,文稿很快就可从“问答题”变为“填空题”。另一方面,要深度思考该文稿应该实现什么意图,如汇报类的需多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思考对方希望了解什么内容、期待什么态度。三是“是什么”。也就是文稿到底最后以什么形态展示,思考通过何种方式,把情况说清、把道理讲透、把态度表明等等。
2.注重积累,厚积薄发有底气
应急文稿的快速起草离不开扎实的日常储备。只有日常积累够多,才能在突发情况时可快速调用既有素材,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一是注重“闲时备,急时用”。把功夫下在平时,养成积累素材的好习惯,以备不时之需,防止临阵磨枪。二是注重“广积粮,深挖洞”。注重积累的广度,及时储备日常的“素材库”、领导的“观点库”、专业的“知识库”,以及应急文稿的“模板库”(尤为重要);同时注意积累的深度,日常加强对业务知识的调查研究、深度分析,以防遇到相关内容只能依靠部门,“一脸懵”。三是注重“既要储,更要用”。在积累、存储各类基础素材时,更要重视素材的使用,一旦起草“短急重”材料,就要能够想到“存货”,及时找准“储备粮”,把掌握的情况快速应用到文稿起草中。
3.深度思考,谋定后动保质量
在起草应急文稿过程中,要深度思考,把握好文稿起草启动、介入时机,过慢不行、过快亦不可。一方面,一定要坚持“两条腿走路”。坚决防止“等靠要”的思想,在督促相关部门提供基础资料、素材或者初稿的同时,自身也要注重同步思考,并及时将思考的成果反馈给部门,以及团队、上级,形成合力。否则,极易造成部门给过来的材料达不到预期,出现手忙脚乱的现象,最后可能导致文稿成为简单信息堆砌,达不到应有的深度。另一方面,也要做到“磨刀不误砍柴工”。没有想清楚很难写清楚,切忌心情浮躁、不假思索、盲目行事。首先,要理清文稿本身如何写。应当优先搭架子、拟提纲,把“问答题”变为“填空题”后,再思考如何行文。其次,要理清文稿如何组织。先找素材还是先谋提纲,先自己上手还是先部门动工,单人还是团队等等,都要结合工作特点、难度提前谋划安排好。
4.善于借力,精诚协作提效率
应急处置是多部门协同的系统工程,应急文稿同样需要群策群力。一方面,要压实相关部门的责任。部门有的同志总认为办公室会上手,“甩手掌柜”的思想严重,比如明确要求部门写初稿,落实下去变成了“我把资料发给你”“我把文件找给你”“我把去年写的东西转给你”;要求部门研究思考,对方不去想“我能给什么”,只会问“你想要什么”……这类情形,必须严正拒绝,第一时间向部门主要负责人说明情况,真正发挥好专业部门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素材质量。部门文字能力强,可事半功倍。当然,也要有“多依靠、不依赖”的思想,自己也要同步思考。另一方面,要发挥好团队的力量。起草应急文稿期间,在选择起草者时,应当倾向于比较熟悉相关情况、前期有过类似经历的同志,以期提高文稿质效。同时,也要发挥好一些手头活少、活不急的同志的作用,协作做一些校稿子、对数据、打电话等工作,让主笔人的精力更多集中在文稿起草上。
5.稳住心态,冷静应对不慌乱
应急文稿起草往往时间紧、任务重,容易产生焦虑、焦躁的情绪,忙中出乱、急中出错。首先,要学会“按部就班”,遵循“先急后缓、先框架后细节”的原则,快速做好行文上的安排。其次,要把握节奏,遵循“先有再优”的原则,合理分配时间,设置好阶段性目标,如什么时候形成框架,什么时候拼成初稿,什么时候修改呈送。再者,要学会自我调节,坚定信心、稳住心神,告诫自己“事总是会完成的”,通过深呼吸、伸懒腰等方式,以及快速思考破题、快速拼文等成效来放松自己,确保在高强度工作下仍能保持清晰的思维和严谨的态度。
总而言之,应急文稿起草是一项专业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工作,必须在大量实践中“吃一堑、长一智”“打一仗、进一步”,才能在关键时刻挺膺担当,交出高质量答卷。
文字:李硕(调研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