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形机器人协同“进化”
在工业领域,通信技术的突破,被认为是实现具身智能精准感知与决策的关键。随着5G-A加速落地,作为具身智能载体之一的人形机器人,正从简单机器成长为人类的“好帮手”——既能高效执行任务,也开始具备思考能力。
乐聚机器人展区内,搭载5G-A技术的“夸父”机器人正流畅作业——精准识别、抓取传送带上的货箱,平稳转向后,再稳稳码放,即使传送带有新障碍物出现,它也能灵敏避让,动作连贯可靠。几位外国客商看得目不转睛,纷纷举起手机录下眼前的景象。
“过去,人形机器人有时会在行进时突然摔倒,这往往不是机器人本身的问题,而是传统Wi-Fi信号波动导致的。”乐聚机器人长三角大区总经理张大鹏告诉记者,5G-A提供的大带宽、超低时延和高可靠性连接,将突破室内Wi-Fi局限,支持用户实时远程操控人形机器人,满足复杂任务的执行需求。
据悉,在硬件方面,5G-A技术也减轻了人形机器人自身的负担。例如,把高运算量任务转移到云端,能减少机器人自身的电力消耗,同时也能降低成本,因为无需每台机器人都配备强大的本地算力。
“5G-A还能为训练人形机器人的深度学习模型提供大量数据,就像持续为机器人的‘大脑’补充知识,让机器人学会更多技能,从而更快适应不同行业的需求。”张大鹏补充道。
随着5G-A人形机器人进入多场景验证阶段,产业各方也开始关注另一关键问题——如何将“可用的技术”转化为“可复制的方案”。
为此,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举办期间,乐聚、中国移动、华为等联合发布《5G-A赋能信息消费“新三样”白皮书》,明确了现阶段5G-A支撑人形机器人业务所需的网络能力,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在5G-A技术创新、应用示范及落地路径上达成共识。
“中国在具身智能领域发展迅速,人形机器人技术与智能系统不断进步。”GSM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大中华区总裁斯寒认为,未来,移动通信技术提供的实时通信与数据处理支持,将对具身智能深度参与无人配送、远程辅助等应用场景至关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