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回复: 0

如何逃出“人为机役”的怪圈

发表于 1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最新发布的《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4亿人。换算下来,平均每10个中国人里,就有7个人刷短视频,人均每天刷短视频时长高达2.6小时。

这一统计数据和许多人的切身体验相符。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打开短视频平台,说好的“就刷十分钟”,结果不知不觉过去了俩小时;明明累到想睡觉,却忍不住再看“最后一个”;有时连屏幕里播什么都模糊了,指尖依旧在“划动”……这也不免让人恍惚,究竟是你在刷手机,还是手机在“刷”你?

置身于数字时代,网络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从刷短视频到逛直播间,从浏览新闻到互动点赞,人们习惯于每天在各大平台来回切换,时不时还会产生“获取了很多信息”的幻觉。这些信息有无价值暂且不论,重要的是人的大脑接受不了“超载”。很多时候,昨天全网霸屏的新闻,今天已无人记得;本想打开手机看些深度内容,却一整天都在“吃瓜”“看戏”……正如很多人吐槽的,手机越刷越难停,算法越来越“懂我”,可获得的似乎越来越少了。

国外一项研究表明,现代人每天通过手机、电视、电脑等设备接收的平均信息量约为74GB,远超中世纪普通人一生阅读量的总和。与此同时,也有人预言,理论上未来人们接触到的信息、吸收到的信息、真实需要的信息,三者之间的鸿沟会不断扩大。这也意味着,今天的我们享受着前所未有的“信息自由”,但也很可能在无边无际的信息汪洋中深陷“认知困境”,越来越难以专注。

“信息过载”的时代,该如何给大脑“减负”?彻底“断网息屏”并不现实,真正要做的是学会同芜杂的信息共处,尽可能保持独立思考、深度思考的能力。最近一段时间,“数字极简”的生活方式迅速走红,越来越多人开始审慎使用一切数字工具,使其尽可能少地侵蚀现实生活。这样的理念开了个好头,放下手机,多面对真实的世界、看见真实的人,或能让有限的时间更多属于我们自己。

无论时代如何飞驰,人永远是自我的主宰。保持专注、清醒生活,找回被“偷走”的注意力,方能守住内心那片安宁。(邱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