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这几日总被牵挂拽着心弦,不断刷着热搜,追寻着贵州榕江洪水救援的每一个字节每一帧视频。二十年前在榕江那段短暂的栖居时光,早已在记忆里生了根,此刻唯有在心底一遍遍默念,让灾情轻些,再轻些…… 自6月18日起,贵州省榕江县遭遇持续强降雨袭击,这个年降雨量常年维持在1200毫米左右的县城,十天的时间,连续的暴雨让河水暴涨,洪水像一头挣脱牢笼的野兽,咆哮着冲向榕江。这个以“村超”出圈的小县城,被按下了暂停键。在洪水的肆虐下,全县超10万人受灾,县城一片狼藉,积水积淤严重,道路中断,房屋浸泡在水中,常驰广场,这座曾经县城内最大的商场,化作一片狼藉的泽国。6月28日洪峰再次过境,榕江再次告急!8个小时内,降雨量打破纪录,防汛应急响应从Ⅳ级提升到Ⅰ级。 一场暴雨,让我们见识到了,什么叫“众生皆不易”。 一场洪灾,也让我们见证了,什么叫“国人的力量”。 灾难撕开大地的伤口时,总有人用血肉之躯缝补裂痕。6月24日,第一批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武警、民兵等应急力量第一时间奔赴榕江开展救援。塌方的屋檐下,战士用后背撑起预制板;齐腰的洪水里,武警把婴儿顶在肩头涉水;断电的巷弄中,民兵举着手机灯排成光链。饿了,救援队伍们啃着泡软的馒头时,泥浆在嘴角凝成盐霜;喝了,喝浑水止渴时,沙砾在齿间咯咯作响;累了,就趴在冲锋舟上打盹,雨点击打头盔的声音,成了最催泪的摇篮曲。 从黑夜到白天,从洪峰浪尖的生死营救,到淤泥废墟的坚韧守护,大家以血肉之躯筑起生命通道,用生命喝退滔天水浪,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速度与温度,用实际行动助力榕江人民重建家园! 灾害只会缔造空前团结,凝聚磅礴力量,面临考验,许多的爱心人士心系灾区、同舟共济、慷慨解囊。全国道德模范阿里木江·哈力克取出积蓄20万元,跨越4000公里奔赴榕江,为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提供饮食保障;河南爱心人士赵占胜驱车1500公里,为灾区送来6000碗河南烩面;惠州爱心人士驱车900公里送来3吨大米和500件矿泉水;四川彭斌自驾600多公里运来1700斤西瓜;企业家陈光标向贵州榕江捐赠2000万医用物资,车轮碾过的每道辙痕,都是大写的“中国”…… 更动人的是榕江本土的热流,忠诚镇的“侗家大食堂”午夜仍灯火通明,酸汤在大铁锅里翻滚,村民们站在灶台前切菜的身影被拉得很长。后勤人员自愿“吃三分饱”,把白花花的米饭先盛满救援队员的碗。当消防员接过热饭时,碗沿还沾着老乡手心里的温度,就像都柳江的春水,暖透了浸透冰水的筋骨。 风雨中,救灾人员伸出臂膀保护村民;灶台前,村民递出热饭温暖救灾人员。“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从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是刻在中华民族骨子里的血脉基因,是战胜一个个挑战,挺过一个个难关的精神密码,是一幅幅充满爱与希望的现实画面。 7月3日第一批救援队伍离别的那日,榕江的太阳把石板路晒得发烫。数万乡亲挤在街头,把早就煮好的红鸡蛋和亲身缝制的红鞋垫挂在救援队员脖子上,鞋垫千层底,怎比情谊万丈深;大水来时没有哭,家园被冲毁了,也没哭,但是看到救援队员将要离开时,嬢嬢们的眼泪擦了又擦,不停地往车里塞鸡蛋和新鲜的水果,嘴里念叨着一定要吃;小学生们举着稚嫩的画,描绘出心中的英雄模样,一个半大小子追军车,追了3公里,摔倒了还举着矿泉水喊着,“叔叔,带上路上喝”;救援车队缓缓驶过,车窗里的军礼久久不放,车窗外的横幅写着“横幅写不下所有姓名,但榕江记得住每份恩情”… 洪水可以冲掉道路、桥梁,摧毁房屋,但冲不垮一双双无畏的手臂,摧不垮我们战胜灾害的坚强决心;洪水可以淹没县城和街区,但吞不灭赤胆忠心,浇不灭永恒的希望。虽然我们的家园蒙受惨重的损失,我们遭遇痛彻身心的折磨,但,生逢盛世的我们有一个百折不挠博大厚爱的祖国,更有无坚不摧的“钢铁卫士”,这点风雨,终会化作涅槃的序章。 看啊,都柳江的浊浪已开始退潮,清淤车的轰鸣声里,有老阿妈在废墟上捡起半块腊肉,有孩童在临时安置点画出彩虹。当第一缕炊烟重新绕上吊脚楼,当抢修车的灯光刺破雨夜,我们知道:没有哪个汛期不能逾越,就像没有哪个侗寨的歌声会永远沉寂。 愿,榕江的土地上,受灾的亲人早日走出阴霾; 愿,村寨的烟囱早日重现炊烟袅袅! 愿,我爱的人间,山河锦绣,家国永安; 愿,这盛世长歌,风调雨顺,四海承平!(倪小红) 通讯员:黄陵矿业一号煤矿 倪小红 电 话:159915514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