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回复: 0

纺织企业用功能性面料寻求突围

发表于 1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依美时尚穿上“技术铠甲”,增加利润空间,抵御订单波动
本报记者 张嫱 本报通讯员 黄元晖
《工人日报》(2025年07月08日 06版)


打开京东App搜索京东京造防晒衣,由青岛依美时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依美时尚)生产的UPF300+防晒衣销售已超20万件,收获了98%的好评率,成为平台爆款。

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与外贸订单危机交织的大背景下,这家曾困于代工模式的企业正以一块块功能性面料寻求突围。

必须转型

“企业刚起步的时候,我们做的是加工贸易,也就是OEM。”依美时尚总经理刘伟告诉记者,做了10年左右,他们遇到了瓶颈期。

面对困境,刘伟和他的团队开始思考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他们意识到,仅仅依靠加工贸易很难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型,提高产品议价能力。

所以,当多数纺织企业还在价格战中挣扎时,依美时尚已将研发触角深入面料的分子结构。

高分子聚乙烯材料此前在一些工业领域有所应用,例如飞机制造以及海洋绳索等。依美时尚的技术人员发现,高分子聚乙烯除了具有硬度高的特点外,还具备凉爽的特性,于是将其应用于服装制作,市场反响非常强烈。

“我们的产品分很多系列,因为衣服是生活必需品,应用的场景很多。打个比方,在运动的时候就要考虑衣服的速干性能、在冬季就要考虑如何让产品更轻便的同时提高保暖度。”刘伟说,目前他们的专利产品就有70多项。

凭借独家的功能性面料,这家企业成为全球优质品牌的核心供应商。“现在是我们筛选客户,而非被客户筛选。”刘伟坦言,技术突围带来的不仅是利润空间,还是抵御订单波动的“减震器”。

“双轨突围”

5年前,依美时尚还是以国外市场为主,面对国际市场的严峻形势,企业一度面临停滞,最危急的时候,库存产品达五六千万元,同时还面临上游供应商的货款压力,400名员工不知将何去何从。

得益于较早摆脱了低附加值的代加工业务,强化了对新科技面料、新缝制工艺的研发力度,依美时尚很快赢得了美团、京东、网易严选等大客户的订单。

“我们发现国内市场也有很多机会。”刘伟坦言,出口转内销的道路难免遇到一些阵痛,为此,依美时尚实施了“双轨突围”战略。

目前,依美时尚的业务板块70%是国外市场。“我们从最初的材料研发端入手,一直到做成成衣向客户交付。”刘伟说,“我们合作的大部分是运动、户外、工装、家居等板块的企业,像迪桑特等企业就看中了我们的独家面料,后续合作交付大概90%的成衣,10%的面料。”

至于国内市场,刘伟表示:“周围的很多同行在内销这条路上做着做着就掉队了,走不下去了。企业想要长久不衰,必须有‘靠产品说话’的能力才行。”

和京东、美团等国内知名平台合作,依美时尚能够直接触达广大消费者,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和消费趋势,进而调整产品策略。

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并非简单的市场叠加,而是通过技术、渠道、供应链等多方面的深度融合,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这种双渠道布局,让依美时尚在面对不同市场环境时都能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

主动进化

记者了解到,目前依美时尚正在和日本索尼公司进行洽谈,联合研发新材质面料的成衣。“我们是全国纺织行业唯一一家被索尼公司授权的企业。”刘伟说,“大部分人提到索尼只能想到电子产品,其实索尼有很多好的面料。”

据了解,索尼公司有一款用稻谷制作的天然原材料,具有非常优秀的消臭抗菌功能,一般应用于汽车内饰或者房屋顶棚等场景。依美时尚与索尼联合推进,将这种原材料引入到服装、鞋类、家纺等品类。

此外,依美时尚正在联合青岛市相关高校共同研发“智能穿戴”。比如贴一层薄薄的芯片,T恤衫可以监测心跳。刘伟表示,现在还在研究阶段,需要攻克抗洗涤等多项核心技术。

中国企业正从“制造中心”向“创新策源地”转型。依美时尚的“技术定义需求”策略,恰是对这一趋势的精准回应。刘伟向记者透露,未来3~5年,公司打算把更多高端材料和技术引入到纺织材料中。

只有主动进化的“转型者”,才能生长出穿越周期的力量。而这些穿上“技术铠甲”的“小而美”企业身上,就藏着中国外贸的“韧性密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