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回复: 0

以毫米精度贯通钢铁巨龙

发表于 13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铁七局建设团队突破Ⅰ级高风险隧道建造极限

通讯员  胡苗苗  刘瑜

秦岭腹地,云海苍茫。新建陕西西安至湖北十堰高铁(以下简称“西十高铁”)的控制性工程——西岭隧道,犹如一条钢铁巨龙,昂首挺立于群山之间。

作为西十高铁穿越秦岭山区最长的Ⅰ级高风险隧道,西岭隧道的贯通精度令人惊叹:横向±1.7毫米,纵向±3.1毫米,高程±5.6毫米。这一里程碑式的进展,为后续无砟轨道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标志着中铁七局建设团队成功突破了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隧道建造极限。

创新应用,解决施工难题

西岭隧道位于商洛市商州区,双洞单线设计,总长36.115公里,是目前全国高铁已贯通项目中总施工长度最长的Ⅰ级高风险隧道。

“这堪称一座‘地质博物馆’。”中铁七局西十高铁3标二分部总工程师何心德介绍,隧道穿越6类岩层、2处大型断层、8处褶皱构造带及10处浅埋段,集中了岩溶发育、突涌水、软岩大变形、微瓦斯溢出等12项高风险不良地质问题。

地质条件如此复杂,如何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面对挑战,中铁七局项目建设团队创新应用数字化施工体系,通过BIM建模和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构建厘米级精度的数字隧道模型。同时,投入智能衬砌台车、焊接机器人等装备,形成全方位机械化施工网络。

尤其在覆土薄、岩层变化频繁的浅埋段,团队采用配备智能压力传感系统的悬臂掘进机。“机械臂能实时感知岩层变化,自动调节参数,不仅能将喷射混凝土超耗率降低40%,还能降低隧道坍塌风险,实现‘零扰动施工’。”何心德说。

复杂地质也给长大隧道通风带来巨大难题。团队根据不同施工阶段动态调整通风设计。在斜井施工阶段,选用高效率智能风机和低风阻风袋,大幅降低能耗与噪音。当斜井进入正洞、需同时为4个掌子面通风时,原方案占用空间过大。团队创新采用“两台风机、两条风袋”方案,在斜井内合流,进入正洞后再分流,并运用流体力学模型精确检算风量风压,成功解决了通风与设备通行冲突。团队的相关研究成果已形成2篇核心论文、获得2项国家专利和1项省级工法。

精准监测,摸清岩层“脾气”

确保隧道在复杂地质中高精度贯通,对测量与控制技术提出严苛要求。团队引入3D激光扫描仪,效率远超传统设备,一次扫描即可采集60米范围断面数据,为及时调整掘进参数提供关键支持。

“为了摸清岩层‘脾气’,我们构建了‘三位一体’智能探测体系。”项目工程部部长郑向南介绍,地质雷达与超前钻探组成“地质侦察兵”;TSP地震波法进行岩体“CT扫描”;动态监测平台作为“智慧大脑”,在岩体完整性指数低于0.3或地下水流量超10立方米/小时阈值时立即报警。

2023年7月的一次暴雨期间,隧道出口边坡发出位移警报。团队迅速启动由50台光栅水准仪组成的智能监测网。项目测量员李晓林表示:“过去雨天人工监测受限,现在0.1毫米的细微变形也逃不过‘电子眼’。”针对不同地质,团队还研发了全站仪毫米级追踪、创新三台阶微震爆破等差异化“诊疗方案”。

在攻克斜井小半径转弯测量难题时,团队创新采用“全导线网”方案——在隧道两侧交叉布设4组棱镜,通过冗余观测“驯服”误差。2023年4月首次实测,相对闭合差达到惊人的1/256800!该技术成果获国家专利和省级工法,被专家评价为“开创了复杂线型隧道精准测量新范式”。

织就安全网,12分钟紧急撤离

“突涌水!全员撤离!”2022年寒冬的一个深夜,3号斜井警报轴向骤响。项目现场副经理孙建军回忆:“我立即按下‘红色停止键’,应急照明瞬间点亮隧道,20名工人沿着荧光标识撤离,全程仅12分钟。”人员撤离后,总排水能力达600立方米/小时的系统高效工作,将涌水转化为可控水流。

这惊险一刻的成功处置,源于团队成熟的“预防-预警-处置-恢复”全链条应急机制:每隔50米的应急照明指明生命通道,200千瓦发电机保障排水动力,定期演练提升员工能力,与地方医疗、消防的联动协议提供“双保险”。

“安全不是靠运气,而是靠体系,这套机制构成了一张无形的‘安全网’。”项目安全总监殷雨说。他身后的电子屏,正实时监控着这座“地质博物馆”的每一寸变化。

夕阳下,商洛市杨峪河镇的村民眺望隧道口,畅想未来:“通车后,孙子去西安上学就方便了。”“村里的山货能卖好价钱了。”西十高铁通车后,西安至十堰的通行时间将缩短至1小时,武汉至西安压缩至2.5小时,有力带动沿线20余县市经济发展。

在西岭隧道,智慧监测的数据洪流与钻工结茧的双手同在,1/256800的精度与12分钟的撤离同样震撼。这支攻坚团队用创新突破极限,以匠心守护生命,最终让秦岭天堑化作通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