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7月2日,大港油田。铅灰色的云层压得很低,空气闷热得近乎凝滞,一丝风也没有。
“二号泵有异响,立即停泵!”对讲机里传来副司钻张海龙急促的声音。
正在钻台巡检的渤海钻探第一钻井公司70104钻井队带班队长赵兴民听见这句“停泵”,当即心头一紧,立刻下令:“快停泵,通知钻台大班,马上去泵房!”
泵房里,张海龙紧盯着设备:“听着像十字头和滑板磨损了。”十字头可谓是泥浆泵的关键“心脏”部件,磨损严重不仅耽误钻井,更可能引发设备事故,威胁井下安全。
赵兴民三步并作两步赶到,迅速布置任务:“小姜,准备工具!小张,拿防护用品!司钻组织内外钳工开展短起下作业,确保井下安全!”他顿了顿,随即补充说,“拆的时候仔细点,旧件能用的部分尽量保留,能修就修。”
狭小的泵房瞬间成了抢修“战场”。天气闷热异常,沉重的工具被大家在滚烫的设备之间传递、操作着。豆大的汗珠顺着一线工人们的脸颊往下淌,红工衣很快被汗水浸透。一时间,泵房内只回响着设备运转声、工具和设备相接触时的清脆碰撞声。没人顾得上擦汗,所有人全神贯注于手上的活计,动作麻利。
拆下的旧十字头滑板、轴承等部件被仔细检查、小心存放,等着后续清洗修复。安装新部件时,每个人都屏息凝神,反复确认连接点。赵兴民一边更换配件,一边给旁边的年轻员工示范:“手上劲儿要匀,感觉吃紧了再用扭矩扳手校准,争取一次到位。”
当扭矩扳手发出一声清晰的“咔嗒”声,最后一颗螺丝紧固到位,几个小时的紧急抢修终于结束。
随着赵兴民重启设备,沉寂的泥浆泵猛地轰鸣起来,强劲的动力声穿透了泵房的闷热。泵房里紧绷的气氛终于松弛下来,只剩下设备平稳运行的震颤声。直到这时,赵兴民才听见外面哗哗的雨声——暴雨已经倾盆而下,把整个井场浇得一片迷蒙,工人们湿透的红色工衣紧贴在背上,安全帽檐淌下的雨水连成了线。但他们抹了把脸,没有多余的言语,检查完设备,又各自转身,投入雨幕中继续工作。
这次抢修不仅及时排除了隐患,还通过修复旧件和精细操作,省下了近千元维修费。
本报记者高竹君
通讯员信崇强 张雯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