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4|回复: 0

体温超过40℃、意识障碍明显、多器官功能迅速衰竭…… 夏季谨防“隐形杀手”——热射病

发表于 8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泰山晚报
2025年07月10日
  本报记者 徐文莉

  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山东开启高温模式。近期,我市各医院热射病患者明显增多,部分患者入院时体温高于40℃并伴有意识障碍。7月7日,一名40岁男性在打完乒乓球后突发心梗,一名无基础疾病的39岁男性突然出现意识模糊……伴随高温天气,很多患者出现健康问题,到医院就诊。

  暑气逼人热射病频发 需提高警惕

  持续高温天气导致热射病患者激增。据了解,我市多家医院日均收治热射病患者超过20例。这些患者普遍呈现三大典型症状:入院时体温超过40℃,出现明显意识障碍,伴随多器官功能快速衰竭。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国家级急救教育专家、主任医师史继学介绍:“稳定的体温是人体机能正常运作的基础,外界环境温度过高,人体散热会受到影响,身体温度会快速升高,从而造成平衡紊乱,这就是中暑。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

  “上周日夜间,我们一夜接诊23位热射病患者,根据各县(市、区)医院反馈,多家医院中度中暑以上患者激增。”史继学说,该院接诊的热射病患者以老年人为主,7月6日夜间接诊的23个患者中,90岁以上老年人3人,80岁以上老年人14人,其余是六七十岁合并基础病的患者。

  据了解,当人体核心温度持续超过40.5℃时,高温会直接导致蛋白质变性、细胞膜稳定性破坏和线粒体功能障碍,进而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老年人群因体温调节功能减退、皮肤血流减少、汗腺功能下降,且常合并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肾病,是热射病高危人群。高温环境下,机体为增加散热会使皮肤血流量增加至心输出量的50%以上,导致内脏器官灌注不足,同时大量出汗引发的血液浓缩和电解质紊乱,共同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升高。

  老年人“身体热而不自知” 慢性疾病削弱耐热能力

  为什么高温对老年人如此危险?史继学介绍,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体温调节能力显著下降,温度感知阈值升高,可能处于“身体热而不自知”的状态,这使得他们往往错过最佳防护时机。更令人担忧的是,约80%的老年中暑患者在出现明显症状前并不感到口渴,这种隐匿性脱水往往导致病情被严重忽视。临床上常见老年患者在家中持续数日意识模糊后才被送医,此时往往已出现严重脱水,救治难度显著增加。

  此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会进一步削弱老年人的耐热能力,加重风险。史继学介绍,高温高湿天气下,降压药可能增强利尿剂的脱水作用,因此,建议患者每日监测血压2次,根据血压波动调整用药时间(如将利尿剂改在早晨服用)。患者服用降糖药后,出汗过多可能导致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应随身携带糖果,运动前血糖低于5.6毫摩尔每升时需加餐。抗抑郁药、抗组胺药等精神类药物可能影响体温调节,服用此类药物的老年人需特别注意防暑。服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老年人,高温下可能出现药物热反应,若体温超过38℃且持续不退,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酷暑当前,医生提醒广大市民正确使用防暑药物:藿香正气水酒精含量为40%至50%,不建议驾车或操作机械者服用,高血压患者同样需谨慎服用;十滴水含樟脑等成分,孕妇及有胃溃疡史者禁用;清凉油可涂抹于太阳穴、人中,但避免接触眼睛等敏感部位,皮肤黏膜及破损处禁用。

  中暑有三级预警 出现异常情况要就医

  史继学介绍,中暑有三级预警,其中先兆中暑时会出现头晕、乏力、多汗等症状,此时应立即转移至阴凉处,饮用含盐饮料,解开衣物散热。轻度中暑时体温超过38℃,伴有恶心、呕吐,可进行温水擦浴(水温32至34℃),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重度中暑时会出现意识模糊、抽搐、高热(体温≥40℃),这是热射病的典型表现,死亡率超过50%,发现此类患者,周围人员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在等待过程中持续为患者进行物理降温,可用冰袋冷敷头部、颈部,同时让患者保持侧卧,防止呕吐窒息。

  医生提醒广大市民,高温天气下,需注意常见的降温误区,比如喝冰水可能引发胃肠痉挛,建议饮用20至25℃的温水;连续大量饮用含糖饮料可能导致血糖波动,建议选择低糖或无糖饮品;用酒精擦浴可能引起酒精中毒,尤其不适合老年群体。

  防护措施要科学 避热与干预并重

  预防热射病,远不是一句“少出门”那么简单,还应做到合理调整生活方式、主动补充水分、加强营养、对高风险人群针对性照护等。

  空调是最有效的防暑工具。医生建议市民将温度设定在26至28℃,室内外温差控制在7℃以内;每2小时开窗通风15分钟,避免空气污浊。没有空调的家庭可采用“风扇+冰块”组合,在风扇前放置装满冰块的水盆,可使局部温度降低5至8℃;同时,使用遮阳帘等物理手段,可有效阻挡阳光直射,降低室温3至5℃。

  医生特别提醒,高温高湿环境下,汗液蒸发受阻,中暑风险会增加3倍以上。因此,室内湿度过高时,可使用除湿机或在角落放置石灰、木炭降低室内湿度。

  天气炎热,医生建议市民主动饮水,即使不口渴也要定时补充水分,推荐每日饮水量为1500至2000毫升,分6至8次饮用,饮水时应小口慢咽,避免快速大量饮水增加心脏负担。单纯饮水可能导致电解质失衡,建议交替饮用淡盐水(500毫升水+1克盐)、运动饮料(含糖量低于5%、含钠钾、每次饮用不超过200毫升)、黄瓜汁、西瓜汁等饮品。

  市民尤其是老年人活动要避开高温时间,每天10至16时紫外线强度达到峰值,此时段应避免外出。如需外出,可选择6至8时或18至20时。据了解,老年人在户外每增加10分钟,中暑风险上升15%左右。必须外出的老年人(如采购、就医),可随身携带遮阳伞和便携式小风扇,避免站立过久,必要时使用降温贴降温。

  高温天气下,建议市民尤其是老年人选择低强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单次时长不超过30分钟,运动前后需进行10分钟热身和拉伸,运动中每15分钟补水50至100毫升。一旦出现头晕、胸闷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转移至阴凉处,解开衣领并喷洒凉水降温。

  对于独居老人,医生建议家人每日早、中、晚进行3次电话询问,建议社区志愿者定时上门探访,为其安装紧急呼叫装置,并在显眼处张贴应急联系卡,注明基础疾病、常用药物和紧急联系人信息。

  高温天气对老年人来说是一场严峻的生存挑战,医生呼吁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子女多一分关心,社区多一分责任,社会多一分支持,携手为老年人筑起一道坚实的防暑屏障,守护他们的生命健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