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3日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 传来牵引机的轰鸣声 最后一段电线从183号铁塔出发 凌空飞越和若铁路与国道315线 锚定在188号铁塔上 7月13日,在民丰-且末750千伏线路,施工人员在架设最后一段电线(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此刻 这条总长4197公里的电力大动脉 如同一条“电力巨龙”在我国最大盆地闭合 上万名电力建设者15年的汗水与智慧 成为南疆发展的不竭动力 更成为南疆各族群众幸福生活的底气 这是6月24日拍摄的且末-若羌750千伏线路。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4197公里的电线是流淌的“血管” 近1万座扎根沙漠戈壁的铁塔是坚实的“骨骼支架” 9座750千伏变电站则是跳动的“心脏”—— 它们汇聚风电、光电、火电、水电 调整电压后 把电力源源不断地送往四方 “电力巨龙”内部有多大? 它环抱的区域足有53万平方公里 相当于安徽、江西、福建、浙江4省面积之和 这是6月24日拍摄的且末-若羌750千伏线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国网新疆建设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徐玉波介绍 在地广人稀的盆地建设环网 电力“血液”可以多路奔涌 告别单线“堵塞”的“缺血”风险 施工人员在且末-若羌750千伏线路开展走线消缺工作(6月2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人们对这条“电力巨龙”期待满满 且末县政协副主席迪里夏提称之为“及时雨” 南疆电气化铁路渴望它加足马力 缩短边疆与远方的距离 矿山钻机等待电力深挖宝藏 唤醒沉睡地下的财富 就连老乡家的电暖气片 也得靠电力供能 迪里夏提说: “过去的220千伏线路像负重的老骆驼,喘不过气。” “如今750千伏就是电力‘高速公路’!” 这是6月24日拍摄的且末-若羌750千伏线路。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数据印证南疆发展脉搏和对工程的需求程度 2024年南疆用电量737亿度 比2010年飙升约6倍 2025年最大负荷预计同比增长14.3% “电力巨龙”恰逢其时 在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若羌750千伏变电站,运检人员检测设备温度(6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电力巨龙”由9项工程拼成 8项已投入使用 昆仑山深处的喀让古塔格村 得益于其中一项工程 努尔古再丽·托合提尼亚孜的机器面加工店 再也不用怕揉面揉到一半突然“卡壳” 努尔艾力·吐孙托合提家棉絮加工店的轧花机能“哒哒”响个不停 村民们的笑脸是超级工程的最好注脚 这是6月26日拍摄的中国绿发新疆中绿电若羌400万千瓦光伏项目(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电力巨龙”更是一架绿电桥梁 电力专家辛超山揭秘时空妙用 新疆与中东部有2-3小时时差 下午4点中东部光伏快速下降时 南疆正是艳阳高照发电高峰 富余光电通过“电力巨龙”汇入“西电东送”大动脉 给全国的灯添点暖光 这是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拍摄的25千瓦光伏产业园区低碳转型新能源项目(4月1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电力专家测算 如果南疆建成1亿千瓦光伏电力 并输送至中东部 可助中东部减少2500万千瓦煤电装机 这是6月27日拍摄的且末-若羌750千伏线路。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塔里木盆地的六成面积是塔克拉玛干沙漠 “电力巨龙”刺入这片“死亡之海”有多难? 这里的沙子是“活”的 50多米高的沙丘会“走” 刚推平的路瞬间被风沙掩埋 施工车深陷沙窝 建设者推土机开道 土工布“锁沙” 覆碎石、喷水雾、反复碾压 硬是在流沙中“钉”出一条路 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正在建设的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电线路翻山越岭,一路向前方(2024年11月18日摄)。新华社发(马元 摄) 昆仑山北麓19公里更是险峻 材料难以运输 建设者架起空中索道 近3000吨塔材“滑”过山涧 3000吨塔材的重量约等于500头成年非洲大象 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电线路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6月25日摄)。新华社发(马元 摄) “电力巨龙”的最后一段即将“体检” 整体工程计划今年11月正式“上岗” 届时南疆工厂将更忙碌 昆仑山深处的农牧民家中将更加明亮 散落的绿电将汇成洪流 沿着“西电东送”大动脉奔向全国 温暖千家万户 记者:杜刚、丁磊
|